基于KAP理论的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基于KAP理论的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张静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目的:深入研讨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予以基于KAP理论护理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目标: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糖尿病病人,时间范围:2023年1月-2023年12月,按“平均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前者24例采取常规护理,后者24例采取KAP理论护理干预,重点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对比护理前的血糖水平后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水平均恢复正常(P<0.05);护理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展开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AP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积极性,促进疾病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基于KAP理论的护理;老年糖尿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

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至关重要,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分析,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糖尿病病人,根据“平均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记录24例。

对照组:男/女=14/10,年龄抽取时,年龄范围控制在60-78岁,平均年龄(69.15±5.44)岁,患病时长2-15,平均时长(8.47±1.38)年。

实验组:男/女=13/11,年龄抽取时,年龄范围控制在58-76岁,平均年龄(67.23±5.37)岁,患病时长2-14,平均时长(8.13±1.34)年,将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后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管理、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定期复诊等。

实验组采取KAP理论护理干预:(1)组建KAP理论护理小组:组建KAP理论护理小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干预和管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该小组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组成,通过团队力量来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小组成员之间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2)知识宣教:通过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患者能更好地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知识宣教应该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进行,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教育,通过知识宣教,患者可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防控能力。(3)培养信念:培养信念是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积极治疗态度的关键,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导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疾病,改善健康状况。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倾听患者的困惑和焦虑,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 (4)行为改变:行为改变是实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教育和培训,患者可以学到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控制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等自我管理的技巧,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患者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1.3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2)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综合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内容涉及饮食、运动、规律用药、心理、血糖自我监测5项内容,每项总分为100,分界值越高自我管理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表进行整理,所研究数据均采取SPSS27.0软件进行统计,其中,定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定性资料用n(%)表示,X2检验,比较两组数据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

2结果

2.1血糖水平对比

护理前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x±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24

12.05±1.34

5.32±0.11

16.44±1.58

7.19±0.23

8.67±1.32

6.11±0.24

对照组

24

12.11±1.42

11.42±0.48

16.52±1.63

12.24±0.69

8.73±1.41

7.82±0.48

t

--

0.150

60.684

0.172

34.014

0.152

15.610

P

--

0.881

0.000

0.863

0.000

0.879

0.000

2.2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无较大变化(P>0.05),护理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x±s)

组别

例数

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24

62.47±5.37

90.63±5.78

对照组

24

62.58±5.44

78.13±5.53

t

--

0.070

7.655

P

--

0.944

0.000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其发生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糖尿病的特征是胰岛素分泌完全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碳水化合物、水、蛋白质、脂肪、电解质等营养代谢紊乱。临床上,持续高血糖是其典型特征,长期患病会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甚至导致昏迷或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我国医学界引起了高度重视,除了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外,糖尿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必要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了解更多与糖尿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我调节、自我救治和自我管理能力,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血糖稳定。

KAP理论护理是一种基于健康教育理论的护理模型,其目标是帮助个人提高健康知识(Knowledge)、改变健康态度(Attitude)和培养健康行为(Practice)。  KAP理论护理的核心是认为,只有当个体具备正确的健康知识、积极的健康态度,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态度转化为实际的健康行为时,才能实现健康目标。以上数据得出,对比护理前的血糖水平后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水平均恢复正常(P<0.05);护理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展开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KAP理论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病人予以KAP理论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知识水平,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雪,陈丽惠.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水平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4):175-178.

[2]陈志贞,洪锦治.基于“3H”理论的全程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01):96-100.

[3]宋新春.全面优质护理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3):67-69.

[4]李瑞,李杨.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1):171-173.

[5]黎玉萍.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20,(8):112-113 .

[6]陈海侠.心内科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0,(34):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