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眼科护理中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探讨眼科护理中的心理护理

王春丽

古交西山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  030200

摘要:目的:探析眼科护理中强调心理干预的效用。方法:对156例眼科患者展开分析,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23年18月。依据不同护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研究组(78例),前组执行常规护理措施,后组强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成效。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更优,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眼科护理效果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眼科;心理护理;情绪状态

引言

心理护理是眼科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眼科护理人员无法回避的护理问题,毕竟常规护理所涉及的护理措施,局限性较强,在满足患者情感需要和护理需求方面的作用有限,无法及时且有效的调节患者情绪,导致护理效果欠佳[2]。本次对156例眼科收治患者展开研究,进一步探究心理护理的效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56例眼科收治患者展开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23年18月。依据不同护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研究组(7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15,平均年龄(42.05±11.16)岁,平均病程(2.31±0.31)年。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5:14,平均年龄(42.01±11.09)岁,平均病程(2.29±0.30)年。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真实完整,且未患有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与免疫缺陷,且精神状态正常,无沟通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数据差异P>0.05,提示研究具有分析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提供干净舒适的就医环境、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及生活护理等。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强调心理护理:①心理状态与疾病认知的全面评估:充分了解患者信息,既包括性别、年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也包括现病史、既往病史、用药史等与疾病治疗相关的信息,构建疾病档案,并以此为依据全面评估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态度及认知水平,针对性明确护理要点。②心理疏导:借助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更加详尽、客观地评估,对结果异常者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并引导患者表达想法与正确宣泄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及时向患者解释治疗进展,强调病情控制的有效性,并向患者分享院内治愈成功的同类案例,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对于患者存在的问题及疑惑,护理人员耐心予以解答,切勿敷衍和急躁,以便于对患者的心态产生积极影响。③情感支持: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定期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存在的健康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以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与护理依从性。另一方面,要协同家属的力量,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满足患者在情感上的需要,减轻心理负担。④心理培训: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向患者强调积极心理状态对疾病治愈的有效性,并告知患者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方法,指导患者正确掌握。对护理人员展开心理护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的专业认知以及技能技巧,使其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心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其中焦虑予以SAS自评量表,抑郁予以SDS自评量表,分值越高,代表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比较两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满意度借助院内自制问卷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意味着护理满意度越高;生活质量借助ADL评定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意味着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予以卡方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情绪状态 干预后,研究组在焦虑及抑郁方面的评分均更优,与对照组差异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的表现更优,与对照组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身体健康的保障,深入到心理护理之中。心理护理顾名思义即是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管控,疾病原本就是对正常人身心的折磨,很多人在临床治疗之中只对于患者身体进行关注,忽略患者在患病后的不安与恐惧。有专家表示,由于眼睛结构及机能的特殊性,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也正在显著增加。临床实践显示,在眼部疾病的治疗期间,患者会因视力的下降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担忧而出现恐惧、紧张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如若不及时缓解,极有可能降低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不利于预后改善和视力恢复[3]。在此情况下,在眼科护理中强调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及时调适心态就显得十分重要。心理护理是一种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措施对患者的心态产生积极影响的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方面具有显著功用。在刘凤英[4]的研究中,对156例眼科患者展开了对照分析,发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的患者,其典型不良情绪即焦虑、抑郁的评分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更高。而在丁丽英[5]的研究中也证实,在眼科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能进一步帮助患者减轻精神压力,促进疾病治疗效果提升和预后改善。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且患者在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表现也更优,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在一定程度上证实,通过对眼科疾病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一方面,通过采用解释、鼓励、安慰和暗示等多种手段,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并采用合适的沟通技巧表达出对患者的理解和关心,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增强疾病治愈信心;另一方面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疏导,并在家属配合下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支持,利于患者加快机体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于眼科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袁芳兰,康建芳. 眼科局麻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术后疼痛因素分析与综合心理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6):52-55.
[2] 周文丽,秦岭,周锐. 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5):665-667.
[3] 邓婕.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于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6):1134-1136,1143.
[4] 刘凤英. 心理护理在眼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与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4):90-91.
[5] 丁丽英. 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7(1):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