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对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对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分析

张胜兰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光丽幼儿园   67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2023年暨第九期教师微课题《混龄教育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YW2023054)研究成果。

摘要:通过对幼儿园中班幼儿的调查,发现混龄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混龄教学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儿童的社交体验、丰富其情绪体验、提高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协作精神。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为混龄班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创造一个适合混龄班的集体环境;为孩子们和同龄人一起生活创造条件;多层次地开展儿童主题活动;要强化家校协作,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

关键词:混龄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

引言

儿童的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学会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了解并掌握自己的行为。儿童具有较强的社交技能,对其适应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以集体为单位,要善于与人交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思想、情感的沟通。”混龄教学就是将不同年龄、性别的幼儿混合在一个班里开展教学与活动,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幼儿通过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一起发展。通过对儿童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使儿童的社会发展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全面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混龄性教学的研究较多。通过对幼儿园中班幼儿的访谈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幼儿园大班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1幼儿园混龄教育在时间与空间关系上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间是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离开幼儿园的整个过程。因为每个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学习需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一个孩子的社会时间都是有区别的。社交时间,也就是一天中用于社会交际的时间,这一点在混龄学习中同样适用,它对社会生活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小孩子的社会生活大多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所以必须保证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进行社会交往,否则就不能让孩子自己去沟通和探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创建要符合儿童早期发展的特征和需求,是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和玩耍是不能离开幼儿园的,所以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直接的影响。此外,在幼儿园的公共空间或课堂区域活动中,其本身的特点也会对儿童的混龄性社交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幼儿园里,玩具与体育器械常常是孩子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媒介。如果玩具的数目不足,或者活动的场地太狭窄,那么儿童就会出现攻击行为和对其社交发展的影响。

1.2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在幼儿园混龄教学中,大一点的幼儿除了拥有更多的实践技能之外,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交经历,这对于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幼儿园混龄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展。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交流,而是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混龄教育中,年长的儿童能够将一些社交的知识与技巧传递给年幼的儿童,并在协助、引导其他儿童的发展中得到某种满足感。另外,由于幼儿各年级的发展有差异,因此,他们的竞争心理也会被激发出来。有了这样的竞争,孩子们就会变得更加主动,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

1.3幼儿园混龄教育中同伴交往与教师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因此,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是一个发展成熟程度相似,年龄相似,具有相似的社会认知水平的团体,所以同伴在儿童的发展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同伴、老师和父母一起组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儿童成长环境系统。在幼儿园混龄教学过程中,与同龄编班的儿童相比,常常能得到一种不对称的相倚性的关系,就像是在兄弟姐妹之间,大哥(姐姐)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和感激一样,年纪大的儿童,在与人的交流中,常常能得到更多的权力和身份,这样的不对称的关系,能让他们更早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与别人的交流中,逐渐摆脱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心理,认识到关心别人,关心别人,感激别人的帮助,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体谅别人。

2在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2.1营造良好的混龄班集体环境

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群体环境,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在这一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基于年龄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能够感觉到来自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友情,同时也能感受到在和同龄人交流时,在各个年龄段所产生的快乐、快乐、合作和互助的情绪经验,从而让他们更加愿意参加集体学习。

2.2创造条件鼓励幼儿与同龄儿童交往,让幼儿学会合作

在开展“混龄”教学时,老师要给孩子们提供与同伴交流的各种机会,使他们在与同伴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互助,学会关爱。通过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组织游戏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3引导幼儿学会情感的分享

在幼儿园混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主动地对孩子们的感情进行指导,因为他们缺乏社会交往,所以他们对别人的感情也有一定程度的阻碍。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心理的方法,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别人的心情,并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告诉他们,主动创造沟通的环境。

2.4充分利用好家园合作的模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家庭合作要在相互尊重、平等和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相互的了解和支持,来推动儿童的成长。在学前教育中,不管是在家里,或是在幼儿园里,都不能独自完成所有的任务,家长是儿童的首位教师,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要与幼儿园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在充分理解了混龄教学的优点和特征之后,我们应该提倡父母在这方面进行合作,而父母也要主动地参加。

2.5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加强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是个体对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在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进程中,它有助于儿童对社会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全面理解。在混龄活动中,年纪大的儿童与年纪小的儿童在共同的玩耍与生活中,大的儿童能够对儿童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则性的协助,扮演着引导的角色。当两个或更多的儿童生活在一起时,他们之间的竞争就会减少,而合作和沟通的机会就会增加。

2.6加强混龄教育推广实践

当前,混龄教育已在许多国家的幼儿园中广泛开展,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所以,在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大开展混龄教育的力度,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进行专项的教学实验。根据幼儿园所处区域、经济状况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发展计划,实施分层教学。比如,在规模庞大的公立幼儿园中,可以采取一周一至两次的混龄教学方式,进行一周一次、两次的固定年龄层次的教学。因为非连续的混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且不同年龄的孩子之间缺乏相互间的了解,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2.7健全幼儿园教育体系

当前,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人仍然无法接受混龄教育的概念,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标准。并且,在全国统一的体制下,差别很大的幼儿园混龄教育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系统的建设,对开展混龄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制订出相关的制度,为实现幼儿园混龄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改革,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撑。

结语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配合,特别是父母要提高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关注,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长条件。此外,幼儿园还应当活跃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儿童教育,使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能参加,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丰富他们的感情经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混龄教学活动的建议,以提高人们对混龄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张娜.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21,(Z1).

[2]王春燕.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独特作用[J].山东教育(幼教刊),2023,(Z6).

[3]钱秀华.在我国幼儿园实践混龄教育的困难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