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研究

熊合花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城关第三小学341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已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要素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其有效落实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仍然是许多教师面临的挑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期望能够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语文要素,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语文要素;单元教学

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来说,语文要素可以等同于语文学习要素,其中涵盖了学生应习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基本习惯等,用两个词总结概括即为“学什么”和“怎么学”。教师可以从单元导语、精读课文和课后习题等多个板块出发,立足于单元整体,找准语文要素,并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多元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上解读和落实语文要素,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指明方向,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以情境为手段,解读语文要素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方法,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可以将情境作为教学手段,借助现代科技和生活素材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其在良好的体验中落实语文要素,并于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教学为例,经过第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能够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2.学习写读后感。在明确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本单元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及习作教学内容“写读后感”等,借助微课视频、多媒体设备等,创设视听融合的课堂教学情境,播放与《草船借箭》《景阳冈》等文本相对应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内容与动态的画面结合起来,分析人物的动作、对话、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感悟文本中描绘的别开生面或生动形象的场面。当学生身处视听结合的情境中后,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文字与画面融合起来,由此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真正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古典名著的场面、情节、人物形象等基本要素,将其画面印刻在脑海中,以此感悟古典名著的精彩”。此外,根据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学习写读后感”,教师要在视听结合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将看到的动态化视频、阅读的静态化文本,统统转化为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后感中呈现出古典名著的主要脉络、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场面描写的主要方法及阅读后的心得感悟等,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延续单元主题,促使语文要素扎根于课堂教学。

二、深析精读课文,将语文要素应用于实践

经过上文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语文要素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教师要做好指导点拨工作,将语文要素中“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落实到实践中,以精读课文为载体,让学生在阅读、深析和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语文要素体现的学习要求,加深对语文要素的真实印象。在深析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形象等出发,与语文要素中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等相互融合。如,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为例,在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内容后,教师可在分析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尝试着将语文要素中的基本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习得基础知识。依据“要素1”的内容,为理顺课文的主要内容,笔者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据此得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梗概,即起因“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经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以身抵作万物”,结果“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从以上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看,整个故事文本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助于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落实语文要素。教师以精读课文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明确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初步尝试将语文要素融于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以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挖掘出语文教学内容中涵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学生就能着眼于单元整体,细致地解析单元中的语文要素。

三、以活动为载体,落实语文要素

活动型课程是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创建和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将活动作为践行和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迁移和运用单元语文知识、基本学习方法等,强化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具体内容,选定活动的内容、形式等,以角色表演、经典诵读、主题演讲、专题阅读为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推动语文要素的落实。如,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依据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可开展项目化的阅读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民间文学材料等,搜集与节日相关的传统习俗,并将其逐条记录在项目报告上,在完成资料搜集任务后,展开整合和分析工作,互相交流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民风民俗,尝试着将其编写为一篇小短文,集中介绍某一个传统节日的民族风俗习惯,将书写的内容作为小组间相互交流的载体,通过阅读小短文了解不同小组的学习成果,促进各小组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在此过程中,语文要素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学生也能在参与项目化专题阅读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语文要素的各项内容。

四、结束语

经过对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的深入研究,笔者得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单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和掌握。然而,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这一研究中来,共同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颜幼梅.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要素的策略指导[J].新课程导学,2021(17).

[2]谢丽萍.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教师,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