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朱安付

全椒县第三中学239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等方法,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研究表明,情境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学习兴趣

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育质量。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将学习内容置于具体情境中进行的教学策略,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尤为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旨在探索提升学生生物学科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倾向于将知识点割裂开来,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学方法过于依赖填鸭式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机会。他们只是机械地记忆,而非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教学效果的提升将会大打折扣。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情和投入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二、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生物实验室模拟

生物实验室模拟是一种富有实效的教学策略,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在教授“光合作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阳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首先,教师会在实验室设立一个小型温室,其中放置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藻,以及小型LED灯作为“太阳”。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变化,如叶片颜色、气泡产生等现象。

通过亲手调节灯光距离和时间,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光强度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理解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此外,他们还可以测量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际操作。

这样的模拟实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他们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生物原理的认识。这种情境创设法使生物学知识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果。

(二)故事化教学

故事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它将生物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例如,当讲述“小明和小红”的故事时,教师巧妙地将遗传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情境,使之更具亲和力。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遗传现象,而是包含了复杂的遗传机制和概率概念,如显性和隐性基因的交互作用。

通过小明的单眼皮与父母的双眼皮对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传递规律,即每个特征由一对基因决定,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他们可以讨论为何小明没有继承到双眼皮,进而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规则——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出现时,才会表现隐性性状,否则显性性状就会显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在思考和讨论中深化理解。故事化教学使抽象的遗传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的记忆效果。同时,他们需要根据故事线索进行逻辑推理,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事化教学方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因此,它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场景再现

场景再现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构建出丰富多样的生物生态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亲身经历和感受生命的奇妙。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式的虚拟森林,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动植物、土壤、水源和气候条件。

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鼠标或触摸屏,观察不同物种的生存状态、食物链的形成,以及环境变化如何影响它们的生存。比如,他们可以看到在森林边缘,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砍伐,如何改变了原有的生物分布和种群结构。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视频,展示全球气候变化对极地冰川融化、珊瑚礁白化等生态问题的影响,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挑战任务,如“拯救濒危物种”或“设计生态恢复计划”,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增强了对生物学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决策能力。

场景再现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让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欲望,为培养未来生态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实践验证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为了验证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通过对两个初中班级进行实验,采集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数据,以评估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研究设计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情境创设策略进行生物教学,包括设计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案例和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性学习等;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教师主导教学,学生 被动 接受知识。

在实验进行期间,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学习动机问卷调查,同时记录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随后,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比较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投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积极采用情境创设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升教学效果。

结论:

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发现情境创设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情境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深层次学习。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情境创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结合情境创设与其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凤娟&付学军. (2021). 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15(2), 81-83.  

[2] 刘欣. (2022). 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的实证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34(3), 45-49.

[3] 王艳. (2023). 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38(5), 112-115.

[4] 张伟&李丽. (2020).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的实证研究[J]. 课程教材研究, 24(4), 68-72.

[5]王丽霞. (2020). 情境创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 25(3), 1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