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的研究

江中全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技术学校  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传统教学模式及理念的创新,希望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实现课程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紧密结合、无缝衔接,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全面系统化发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首先深入分析了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究了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汽车发动机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中职;汽车发动机;实践教学

    调查显示,在现代教学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要从传统模式下的应试教学逐渐过渡到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着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实践水平及探究能力,以此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国家教育部门必须转变中职教师的错误理念和认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及企业对现代人才的现实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后续的高效学习及稳定就业。

1 中职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开展汽车发动机实践教学时通常会将教学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发动机损耗形式、损耗成因、修理的方式手段、修复方法、维护原则等等方面,但如果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增加大量实践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通过切身参与明确发动机的主要结构、维修的基本要点等等,也能够有效的规避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现象。但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展汽车发动机课堂教学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学生无法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开展时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整体教学效果较为滞后,学生的能力水平也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具体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下以应试为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传递书本中的知识,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没有意识到实践能力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汽车发动机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设立教学目标任务时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此作为一切教学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调查显示,部分教师仍然会以理论传递为主,缺乏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正确认知,也没有合理定位课程要点,加之传统教学模式下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会使整个课堂教学环境沉闷枯燥,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全程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意识到其主体地位,这也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 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

2.1 理论依据
    所谓职业能力,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职业的能力总和。换而言之,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特定的职业活动及职业情景情景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形成完成某一项职业任务的综合能力。新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在这样的过程中应当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技术导向,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满足社会及企业对于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系统化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基于职业发展的相关规律注重个体的职业能力发展,能够切实推动其职业成长,使之朝着特定的方向不断努力,最终高效地完成职业教学目标任务。
2.2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另外一种教学模式,其将工作任务作为基本载体,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任务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要,采用系统化的教学原则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使其基于实践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的过程能够实现理实一体化,同时工学结合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关键核心要求,二者在培养目标上高度一致,这也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职业能力对学生创新发展的主要优势

   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核心要点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现阶段,大多数中职学校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树立起正确的、积极的素质教育理念认知。着重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本质上是为了满足社会企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解决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任务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久而久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快速理解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相关原理,积累丰富的维修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专业素养。
3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汽车发动机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与措施

3.1 积极转变传统滞后的理念认知,切实提高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学体系及其重要的组成,承担着为国家及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迎合国家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具体而言,教师必须转变自身传统滞后的理念认知,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活跃课堂教学环境及氛围,以此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内生动力。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切实掌握发动机的基础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充分遵循教学原则,根据现实需求科学合理的调整优化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基于课程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并全面贯彻改革政策,深刻践行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出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以此更好地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

3.2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在开展汽车发动机实践教学时会更注重向学生传递发动机损耗形式、损耗成因、修理方式方法及维护手段等等内容,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解理论知识,但这样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开设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引入发动机实践教学案例,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全面的掌握发动机的相关结构、保养维修要点,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理实脱节的尴尬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的高效开展,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科学合理的定位课程教学目标任务,使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

3.3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其职业能力素养
    要更好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任务,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深刻践行工学及结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宗旨,着重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具体来讲,汽车发动机教师必须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结合素质教学理念的实际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需求,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手段实现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应当基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两个主要模块践行工学结合的教学认知,以此加强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维修等相关内容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汽车发动机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滞后的理念认知,切实提高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其职业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段群,陈高路.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衔接教材开发与实践——以《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 2023(10):81-84.

[2]娄萍.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2(23):0061-0063.

[3]曲亚飞.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汽车教学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6):3.

作者简介:江中全,男,出生,1973.4,湖北武汉人,汉,本科,职称: 中学高级,研究方向: 中职汽车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