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勘察中的地下水位监测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岩土勘察中的地下水位监测与分析

李龙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岩土勘察中地下水位监测与分析的重要性及方法,着重探讨如何有效监测和分析地下水位在岩土工程中的影响,以提高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地下水位监测技术、数据分析方法和工程实践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岩土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岩土勘察;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

引言:

岩土勘察作为岩土工程的基础环节之一,地下水位监测与分析在岩土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下水压力、土体稳定性等工程参数,因此准确监测和分析地下水位数据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岩土勘察中地下水位监测与分析的方法与应用,为岩土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一、地下水位监测技术概述

1.1 常见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1.1.1 井孔法监测技术

井孔法是一种传统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通过在地下钻井或已有的水井中设置水位计或测量仪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井孔法的优点包括监测精度高、实时性好、可靠性强,适用于小范围、小深度的地下水位监测。井孔法监测技术的步骤包括选择监测井位、设置水位计或测量仪器、连续记录地下水位数据、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等。通过井孔法监测技术,可以及时获取地下水位数据,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1.1.2 遥感技术在地下水位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非接触式的监测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地下水位监测中。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获取地表反射率和温度数据,结合地下水位与地表特征的关系,可以间接推算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遥感技术在地下水位监测中的应用包括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地下水位监测、基于遥感影像的地下水位变化分析等。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下水位的监测和分析,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持。遥感技术在地下水位监测中的优势在于覆盖范围广、监测频次高、成本相对较低。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实现地下水位数据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决策者提供直观、全面的数据支持。

1.2 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获取与处理

1.2.1 数据采集设备及原始数据处理

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各种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水位计、传感器、数据记录仪等。这些设备可以根据监测需求选择不同的类型和规格,用于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记录仪中进行存储和处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置方式,确保其能够准确地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此外,还需要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包括数据校正、异常值处理、数据格式转换等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原始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校正和修复,排除干扰因素对数据的影响,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只有经过有效处理的数据才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奠定基础。

1.2.2 数据分析与解释方法

数据分析与解释是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水文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常见的数据分析与解释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对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揭示地下水位的周期性变化和长期趋势,为水文模型建立和预测提供依据。空间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不同地点的地下水位数据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和插值处理,揭示地下水位的空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对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探讨地下水位与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与解释的目的是从监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揭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地下水资源管理、水文预测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水位监测数据,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支持。

二、地下水位监测与岩土工程关系分析

2.1 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2.1.1 地下水位变化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地下水位是影响土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会对土体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土体受到浸润作用会导致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引发土体滑动、坍塌等稳定性问题;而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土体受到排水作用会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但也可能引发土体的龟裂和收缩等问题。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评估其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土体加固、排水措施,确保岩土工程的安全稳定进行。

2.1.2 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程活动,对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的监测至关重要。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基坑工程的开挖和支护过程,如果地下水位超过一定范围,可能导致基坑失稳、坍塌等严重安全事故。通过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工程中可以实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指导工程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和支护设计。同时,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还可以为基坑周围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基坑工程中,地下水位监测数据不仅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下水位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还可以指导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文处理和支护设计,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2.2 地下水位监测与岩土勘察工作的关联性

2.2.1 地下水位监测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作用

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对地基处理设计至关重要。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基土体的工程性质和稳定性,因此在地基处理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情况。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工程师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评估地基土体的稳定性,从而制定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案。在地基处理设计中,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地下水位对地基土体的影响程度,指导地基处理的深度和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地下水位监测还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地下水位可能引发的问题,避免地基土体因地下水位变化而引起的不稳定性和破坏性。总之,地下水位监测在地基处理设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为地基处理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地基工程的安全稳定进行。

2.2.2 地下水位数据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地下水位数据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勘察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通过对地下水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以某岩土工程勘察为例,通过对勘察区域地下水位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程师可以确定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和规律,评估地基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勘察工作中,地下水位数据还可以帮助工程师识别地下水对工程稳定性的潜在影响因素,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水文处理和支护设计。

三、结论

地下水位监测与分析在岩土勘察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关键数据支持。通过合理选择监测技术、准确处理监测数据,并结合工程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地下水位变化规律,有效预防工程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作清.岩土工程勘察中有关地下水勘察的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23,35(07):23-25.

[2]李发艳.探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23,21(13):121-124.

[3]钟英鹏.金属矿山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处理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2,(12):171-173.

[4]卢超.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21,(0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