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镇扩展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镇扩展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马玉梅

新疆天然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830002

摘要本研究基于城镇扩展的动态过程,探讨城镇空间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构建城镇扩展识别模型,分析不同时期城镇用地的扩展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揭示城镇扩展呈现出显著的路径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扩展强度受到地形、交通、产业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城镇扩展模式逐渐由环状向棋盘式过渡,扩展热点区域随时间推移发生转移。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城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镇扩展 时空演变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异质性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管理和引导国土空间利用的制度安排,其对城镇扩展的时空演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提升城镇空间发展质量,缓解大城市病小城镇空心化等现象,契合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理念,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探析城镇扩展的时空特征,对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等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城镇扩展研究涉及多学科视角,其时空特征分析是城乡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迁移等领域研究的关注热点与前沿课题。城镇扩展既内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反映出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在国土空间规划新理念的引领下,相关部门亟需基于我国实际情况,系统梳理城镇扩展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化规律,为促进城乡人口经济平衡布局、维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分析实证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镇扩展的时空特征,既可深入挖掘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针对性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更可从制度视角审视城镇扩展的外部影响机理,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城镇扩展朝着可持续发展轨道有序演进。城镇扩展特征的系统研究对于构建尺度适宜、布局合理、环境优良、舒适宜居的城乡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 案例分析

1.1 研究区域概况

当代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扩张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无序扩展往往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与城乡发展失衡。针对这一问题,国土空间规划为城镇发展提供了全景性指导。本研究将选取某地区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剖析其城镇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

该区域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素有东方重镇之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转型升级与人口持续流入,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迁。传统老城区难以满足城市建设需求,郊区与周边乡镇接受城市溢出效应,成为新的发展空间。各个新兴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原有乡村社区形成鲜明对比。

城乡二元结构正在被城市化进程冲击重塑。中心城区与外围新区逐渐融合,曾经遥远的乡村也开始被城市化力量渗透改造。在土地开发与利用实践中,地块性质与用途频繁转换,出现大量混杂交错格局。新旧建成环境错落共存,形成独特的城乡马赛克景观。地理、经济、社会等多层面因素相互作用,塑造出复杂的城镇扩展空间格局。

1.2 城镇扩展时空演变特征

城镇扩展是一种动态过程,其时空演变特征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变化以及社会需求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从拓展时序、空间分布和用地属性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城镇扩展时空演变特征。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研究区内城镇面积持续扩张,但拓展速率呈现出阶段性差异。早期城镇建设主要集中在传统城区,扩展速度较慢;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区域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快速集聚,城镇面积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是近十年来,城镇扩展范围和强度进一步加剧,构成了整个时序上的高峰期。不同城镇扩张时序的差异源于其所处发展阶段和区位条件的差异。整体而言,核心区城镇首先启动了扩展进程,周边地区城镇则相对滞后。

从空间分布来看,城镇扩展轨迹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新增城镇用地主要集中在已有城市和重点发展小城镇附近,并沿交通干线和区域增长轴线延伸分布。城镇群之间交错成片,形成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密集发展的局面。同时,离散分布的情况也较为普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出现了大量工矿区等产业型新城。总的来说,城镇扩展在时空上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格局,反映出区域发展潜力的差异。

此外,不同属性城镇用地的拓展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居民生活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是主要的扩展类型,并在核心城区周围形成较为紧凑的分布。而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主导了郊区扩展,成片开发的特点明显。农村居民点整体呈相对分散的分布格局。借助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各类用地扩展的时空轨迹。需要指出的是,城镇用地扩展具有较强的不可逆性,一旦发生就很难恢复为原始利用状态。

从整体上看,研究区内城镇扩展时空演变特征呈现出高度复杂性,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位、不同用地属性的差异构成了多样化的分布格局。理解这种复杂性,对于制定城镇规划和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结论与建议

2.1 研究结论

在城镇扩展的时空演变研究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处理无疑为探究这一复杂动态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借助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手段,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城镇扩展的轨迹,进而从空间格局上分析它们蕴含的形态学特征。同时,遥感影像的多时相性质还能展现出城镇扩展的发展动态,从而有助于剖析其演化机理。

城镇扩展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扩散现象。这种扩散并不是发生在空间的各个方向上均匀的,而是明显受到诸如自然地理条件、交通线路布局、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制约而表现出某种特定的空间方向趋势。 我国城镇尤其是大城市的扩展往往呈现出东快西慢的不平衡格局,主导发展方向趋向东南向,这与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梯度格局相一致。

然而,城镇扩展决非是一种渗透式填充行为。事实上,城市往往围绕着若干主要增长极展开膨胀。这些增长极最初具有低密度和分散的格局特征,但随着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融合,最终将汇集成为总体上的集约化和高密度的城市形态。 这一过程常常呈现为一种斑块状扩展的格局,即在早期阶段城市增长呈点状分散的小斑块,随后它们不断发育、蔓延并最终融合进入紧凑高密度的城市核心区。这种斑块状、不连续性的扩展形式跟建设用地的无序开垦和城市的分散式发展密切相关。

2.2 对策建议

城镇扩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凸显了空间优化和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探索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城镇发展模式,应当从多方位、多层次入手。首先应重视规划引导的作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性作用,优化空间布局,引导城镇有序扩展。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融入多元主体诉求,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强化规划实施的法治保障,建立违规问责机制,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此外,亟需创新治理理念和方式。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新型城镇化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积极探索市场化手段介入城镇建设管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视科技创新在城乡发展中的支撑力量。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实现决策科学化、城镇治理现代化、发展理念人本化。

区域整体联动协作亦至关重要。加强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城镇体系。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极,激发地区活力。同时消除行政垄断,消弥利益分割,统筹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打造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内部流动性。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人地和谐、全域联动是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根本遵循。我们要秉持科学理念,完善政策制度,创新治理模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协同推进文化传承、产业培育、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工作,实现区域良性循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释放人的创新创造活力,让发展都市更加生机勃勃。城乡统筹并进、产城人文交融交融,必将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徐秋军,刘纪远,刘震,等.基于空间语义理论和小波分析的拟素城市增长模型构建[J].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2019,21(9):1298-1312.

[2]曹梅,谌腾飞,陈雪,等.1980-2018年中国城市扩展的时空格局与环境影响[J].资源科学,2022,44(1):18-33.

[3]杨晓涵,刘毅,姜巍,等.基于多源数据的北京城市扩展时空格局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7,2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