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优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优化管理

牛素玲

新疆金典引航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833400

摘要: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在该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面临诸多挑战。为实现工程造价的优化管理,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控。首先,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工程特点,优化设计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其次,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劳务、材料、机械等采购计划,确保物资供给;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控制,杜绝违规作业,减少返工;收尾阶段,及时办理工程结算手续,避免遗留问题。此外,还需建立健全的造价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加强沟通协调,重视信息化管理,提高决策科学性。通过制度、技术、人文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方能最终实现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 工程总承包 造价优化 管理措施

1 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述

1.1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建筑行业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工程承包模式。该模式以承包商为主导,将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项工作进行整合,由总承包单位对业主负全责,以此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总承包模式的显著特点在于责权利一体化。总承包商拥有充分的决策权,可根据实际情况调配资源,优化工艺流程,从而充分发挥承包商的专业能力。同时,总承包商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和责任,需要对工程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管控。

1.2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成熟和竞争的加剧,单一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专业分包模式已无法满足建设单位对于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的需求。工程总承包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据统计,2021年我国建筑业施工总产值达到27.7万亿元。其中,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数量超过8.5万个,占总项目数的68.7%,合同金额约17.4万亿元,占总产值的62.8%。工程总承包模式以其统一协调、责权利统一的特点,显著提升了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安全和效率。

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优化管理

2.1 工程造价优化的内涵和目标

工程造价优化是指在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和经济手段,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造价控制和资源利用效率。其目标是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压缩工程造价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流失;实现工程造价与工程规模、工程质量的合理匹配;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投资回报率;规避工程造价风险,确保造价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工程造价优化不仅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工程总承包模式而言,总承包商能否有效优化工程造价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因此,工程造价优化无疑是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一项核心管理内容。

2.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两大类:可控因素: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措施、材料设备采购策略、劳务资源配置与管理、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合同和商务风险管控。不可控因素:政策法规、政策调整、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环境和灾害影响社会稳定状况变化。

2.3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施工准备阶段。总承包单位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审查设计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这些工作所需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无疑会增加工程造价。此外,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单位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管理人员的调配及管理软硬件设施投入也会增加工程造价。

其次是施工过程中的因素。由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具有完全控制权,任何施工中的变更以及由此引发的返工都将直接增加工程造价。例如,某大型基建工程中,由于设计变更而导致的返工费用高达5800万元。此外,总承包单位为了。

3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优化措施

3.1 合理确定总承包模式和合同条款

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指建设单位将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营等工作一次性委托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的一种工程承包方式。它较传统的工程承包模式具有更加集中、高效的优势。但在实践中,如何确定总承包模式并制定合理的合同条款是工程造价优化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合的总承包模式。同时还应分析工程所在地区的承包市场环境、承包商资质、设备现状等多方面因素。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最佳总承包模式。

其次还需要在合同条款中对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工程变更管理机制、风险分担原则等作出明确约定。在权利义务方面,应明确规定总包单位在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具体责任,同时建设单位也需承担审查、监督和协调职责。在工程变更管理方面,需约定工程变更的审批权限、程序及造价调整的计算方法。在风险分担方面,要科学识别不同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合理分配相应风险的承担主体。

3.2 加强全过程造价管控

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控,应当覆盖整个工程建设周期,贯穿于工程决策、设计、实施等各个环节。通过精细化管理,依托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确保工程造价在管控范围内高效、精准运作。

全过程造价管控的着眼点在于从工程发包初期就实施严格把控,而非等到工程实施阶段才采取管控措施。在工程设计阶段,可借助BIM、VR等技术手段,构建虚拟化模型,模拟施工环境并预演施工流程,从而针对性地优化设计方案,避免因设计缺陷而衍生的返工和浪费。

4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优化管理

4.1 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某高速公路工程位于山区,全长约62公里。该工程先期采用传统的施工总承包模式,预算造价约为8.2亿元。但由于工程线型曲折,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因此,中途改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将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统一交由一家总承包商负责。

改用工程总承包后,总承包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优化设计方案。将原先设计的16座桥梁减为12座,隧道由11座减为8座。同时,针对山区地形选用了更合理的路线走向,显著降低了土石方量。这些创新性优化措施,使工程造价由原先的8.2亿元下降至7.4亿元,节约约8000万元。

总承包模式优化设计、减少返工,工期费用双获裨益。

4.2 工程造价优化管理的趋势和展望

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优化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全过程控制与全方位管理。与传统的分包模式相比,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使得施工单位不仅需要关注单项工程的成本控制,还需要对整体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因此,工程造价优化管理必须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周期,涵盖从设计、采购、施工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

工程造价优化管理应重点关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在技术层面,需要引入新型建筑材料、先进施工工艺、智能化设备等,以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结语:综上所述,落实工程造价优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通过合同条款、分配方案等,为各方明确责权利,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格局。另一方面,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将工程造价目标分解到不同岗位,并与绩效薪酬挂钩,调动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应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只有制度与机制的双重保障,工程造价优化管理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海凌,肖光朋,卢永琴,等.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税金计算研究[J].建筑经济

[2]邓日平.工程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模式造价控制的差异分析及对策思考[J]

[3]尹莎莎.EPC总承包项目造价控制及管控策略[J].环渤海经济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