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的运用 

安芳雨  张娇

身份证号码:610124199307094226  身份证号码:610125199301094328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平稳发展,公路工程的施工规模逐渐扩大。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现代公路工程中的运用有助于改善工程质量。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水平,论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施工现状,并对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我国公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加,现有公路通行能力和质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通行需求。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前期准备不充分、核心环节质量把控不当等,严重制约了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势的发挥。因此,探究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基本情况

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的数量增多,且人们对交通运输的条件要求逐渐上升,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压能力较强,能够承受大型运输车辆的经过。因此,为了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和抗压性,在公路工程的建造阶段中要合理选用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做好工程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工作,优化沥青混凝土施工建设的环节,全面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工程品质。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环境也在随时变化,这就给沥青混凝土技术带来了一定的施工麻烦。在进行施工建设之前,施工方需要对工程建设环境的各方面数据和参数进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地形、水文、气候等。沥青混凝土的建设也需要根据这些自然条件和公路工程的基本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在最大程度上适应当地环境、达成建设标准。

2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病害

2.1溢油

沥青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溢油现象,这一问题会导致路面摩擦力大幅下降,从而影响到交通安全。同时,溢油的问题说明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含量减少,可能导致路面抗损能力下降,对路面寿命有不利影响。溢油现象的主要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导致溢油,因此,应在养护期间做好温度调控,预防溢油发生。但如果发生溢油问题,就要进行强度、摩擦力检测,若其中某一个指标性能过低,都必须及时返工处理。

2.2车辙

在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若是出现车辙,则说明沥青混凝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导致沥青混凝土强度发生变化,这样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车辙还会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变形,使路面的美观度和平整度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无法顺利通过路面施工验收。发生这种情况,会导致施工队伍大面积返工,不利于成本、工期控制。因此,车辙是路面施工当中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车辙的成因比较单一,就是施工时各种车辆来回进出遗留下的痕迹,因为车辆进出是施工的必要行为,车辙的形成是无法避免的。针对车辙问题,应在路面施工初步完成后进行全范围检查,确认所有车辙所在位置,然后进行整平。可考虑在碾压施工中同步整平,但如果车辙所在位置与碾压施工不重叠,就需要人工负责整平。

3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3.1冷拌沥青混凝土路面

冷拌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路面材料,相对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凝土,具有施工方便、能耗低、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隧道等场所的路面施工中。冷拌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相对简单,冷拌沥青混凝土的主要原料是沥青乳化液、矿粉、水泥、石子和砂等,这些材料通过混合机进行搅拌和混合,形成一定的黏稠度和流动性,之后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在路面上,并使用压路机对其进行压实,使其在路面上形成一层厚度均匀的保护层。这个过程相对于热拌沥青混凝土来说,不需要进行加热,省去了热拌沥青混凝土中需要大量的加热设备,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冷拌沥青混凝土施工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养护,这样可以确保路面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养护的具体方法包括喷洒固化剂、覆盖草帘等,这样可以防止路面材料被外界因素侵蚀,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平滑度。冷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其中最显著的是节能环保。由于冷拌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不需要进行加热,不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废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冷拌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也相对于热拌沥青混凝土更加环保,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加热,所以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此外,冷拌沥青混凝土施工的周期相对于热拌沥青混凝土来说也更加短,因此,能够大大减少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2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

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路面材料,相对于传统的厚层沥青混凝土,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养护周期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场所的路面施工中。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特点是表层薄,厚度一般在

2-4cm。薄层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一般分为预铺法和现铺法两种。预铺法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先在路面基层上铺设一层底层沥青混凝土,然后再铺设一层薄层沥青混凝土,这样能够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现铺法则直接在路面基层上铺设薄层沥青混凝土,并进行压实,再进行养护和保养。由于薄层沥青混凝土的厚度比较薄,施工速度相对于传统的厚层沥青混凝土要快得多,节省了施工时间和劳动力成本。另外,由于薄层沥青混凝土的厚度较薄,所需的材料量也相应减少,从而使得施工成本降低。同时,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周期也相对较短,一般为3-5年,大大缩减了养护成本和时间。然而,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易损坏、耐久性差等。由于薄层沥青混凝土的厚度较薄,相对于传统的厚层沥青混凝土来说,容易受到外界的损坏和破坏。因此,在进行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需要选用高质量的材料,并保证其施工质量和养护周期,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3.3材料配比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根据公路工程的整体要求进行确定。当配合比不合适,会导致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不能达到标准,产生种种问题,影响建设和使用。因此,沥青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工作十分重要,是公路工程施工得以高质量完成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进行沥青混凝土的配比工作之前,要对具体的材料种类进行确认和采购。慎重选择原料供应商,尽可能选择业内口碑较好的大企业,这样可以提高原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即使出现问题,在追责和赔偿环节也有着较为完善的处理流程,能够减少工程方的损失。购买骨料时,要对骨料的最大粒径进行控制,避免因骨料的最大粒径不符合工程建设要求而降低工程质量。当沥青混凝土的配比原材料酸性较强时会影响各个材料之间的黏结程度,降低沥青混凝土的质量,进而影响公路路面的建设和使用。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使用干净、粗糙的机制砂,这样能够提高骨料的黏结性能,增加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沥青混凝土中使用一定的添加剂,那么一定要对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进行严格控制,使沥青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不受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耐久性能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尽管其施工技术要求很高,但能防止路面过早损伤,降低维护保养成本。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岳超辉.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11):67-68.

[2]胡永书.研究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运输经理世界,2021(36):31-33.

[3]庄苗.分析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核心探寻[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