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域下绘本微课程的实践研究——以阅读空间再造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儿童视域下绘本微课程的实践研究——以阅读空间再造为例

罗熙

常熟市昆承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215500

摘要:

绘本阅读是在一定空间内发生以绘本为载体,基于空间视角学习再造,支持幼儿兴趣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有效锻炼幼儿的阅读能力,激发其对绘本阅读的理解、思维和创造能力,助力幼儿多元化、多方面成长。以儿童为中心的适宜性环境,应以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要,适宜的投放开放性的游戏材料和支持性资源,持续支持幼儿进行多样化深度学习和探究。

关键词:绘本微课程;幼儿;阅读空间再造

绘本阅读是孩子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从物理空间、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三个维度切入,借空间再造让绘本阅读更有温度、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一、阅读空间与儿童融合

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获得舒适的情绪感受,增加生活经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发展。为幼儿创设阅读环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孩子们爱上阅读的第一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吸引幼儿注意力、抓住兴趣为切入点,创设适合幼儿的阅读空间。

1.童心童趣的阅读空间

《指南》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结合班级空间格局,靠窗光线充足的一角,孩子们喜欢的挂饰、玩具、软质感的地垫、趣味隔断……从孩子喜欢的颜色、玩具入手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孩子来到童趣、温馨、舒适的阅读区,展开持续有效的阅读活动。

小班孩子喜欢抱着玩具在语言区看书:给娃娃讲故事,像妈妈在跟宝宝讲故事一样。放上软软的地毯、布偶玩具,孩子们阅读时把玩具抱在怀里、靠着玩具,满满的安全感让他们静心翻阅、自述故事、同伴分享……沉浸式的活动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舒适童趣的活动空间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建立自主阅读的能力。创设童心童趣的阅读空间,让幼儿“在活动中阅读、在操作中阅读、在游戏中阅读。

2.配套可操作的阅读配置

阅读空间再造以配套设施与自制材料相结合,如童趣的书架、舒适的沙发、温馨的帐篷;有声视听多感官结合,如耳机、录音笔等电子产品。结合活动内容和开展的需要,亲子互动录制绘本故事、师幼互动录制故事小剧场等。既满足孩子活动的便利,又跟随孩子兴趣和活动能力。孩子从被吸引到主动参与绘本的视、听、说,从孩子们关注阅读的内容,逐步深入阅读。

如“小剧场”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角,他们手持手偶玩具,摆弄手偶讲述表演,以游戏的形式展示绘本内容。活动内容建立在孩子们对故事较熟悉、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视听区投放配套的录音设备,“慧读伴侣”让孩子能边翻阅,边倾听画面的录音,几次下来孩子们能自主完成绘本的阅读和内容的了解,顺利开展讲述表演活动。

3.儿童立场共造空间

阅读空间再造追随儿童需求,让孩子成为活动主人。如开展绘本微课程“桔子味的秋天”时,孩子们对如何摘桔子产生兴趣,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请家长利用亲子时间,以便签纸的形式把摘桔子的问题,用孩子熟悉的方式画写下来。孩子们想把自己的办法分享给同伴。再借助阅读区靠窗处,在窗框两边拉一根绳子夹上彩夹,把问题便签纸夹上,孩子们对应夹上办法便签纸。随着问题越来越多,孩子们又商量出不同问题对应不同颜色便签纸,即一个问题一种便签纸颜色。鼓励孩子在阅读活动中发现问题,再提供低结构高开放的游戏材料支持孩子们的需求,创设幼儿喜爱适宜的阅读空间。

以童心构想无限的空间,创设与孩子年龄相仿的阅读空间。孩子们在设计中探索空间形态的趣味,使固化的结构墙体消隐在空间中,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二、空间与阅读融合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画书等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能力。”

1.和谐性阅读空间再造

绘本图文并茂的画面,符合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视觉直接感受阅读。如绘本微课程“方爷爷和圆奶奶”中,孩子们通过绘本中的圆形和方形,在生活中找来了各种图形,还借助这些图形作为标记给阅读区里的绘本固定了它们的“家”,贴着方形标记的书架就是贴有方形标记绘本宝宝的家。有了图形标记的阅读区后,每次来到阅读区,都能看到绘本宝宝们都整整齐齐的迎接小读者的光顾。以前的阅读区进进出出孩子们自由方便,自从阅读区入口孩子们贴上了小脚印的图形标记后,阅读区里有秩序好多了:知道脱鞋进区,鞋子跟小脚印标记对对好,若没有多余的脚印标记,就说明阅读区满员了,不能进啦。

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基于绘本阅读再造阅读空间的活动中收获了一一对应的知识、及时整理的阅读和有序进去的行为习惯。

2.开放式阅读空间再造

开放式阅读空间为孩子的阅读带来了互动性和体验感。充分利用和挖掘幼儿园空间再造,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如开展绘本微课程“点”时,孩子们愿意模仿着绘本中的“点”,拿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的“点”,小班孩子多在白纸上画了一笔,但通过绘本经验,他们从这一笔展开联想、创造,同伴分享自己画的点是一个球、一颗糖……在阅读区柜子地毯提供纸、笔,预见性支持孩子们记录的可能。同时,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发展转移活动空间。在活动最后,转移活动空间至美工区,提供记号笔、水彩笔、印章、瓶盖、纸盒等对点变大、变形,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作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绘本。不同的思想在空间里产生与碰撞,为孩子们构建出开放的阅读天地,使孩子们尽情地享受阅读的快乐。

三、空间与生活融合

“好的设计能轻柔地抵达人们的灵魂深处,唤醒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认定,它润物无声,静自美好。”空间与生活融合,这样的阅读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重构空间是为了让绘本阅读从理解走向创造。

1.多元阅读活动贴近生活

为孩子提供多场景阅读空间,营造一个自在、有趣而且丰富的阅读情境,让书触手可及!温暖的阅读场景,让文字动起来,和孩子一起互动,将书与游戏、任务融合,带来全新的读书体验!

如:孩子们偶遇了一场大雪,我们开展了绘本微课程“冬爷爷的礼物”,《冬爷爷的礼物》绘本一下子成为了阅读区的“大红人”。孩子们把对绘本阅读的热情,延伸到了美工区、生活区、科学区……孩子们在美工区设计的雪人造型变成冬爷爷在小剧场呈现;我们把科学区里制作的雪花冰块变成绘本里的雪花,孩子们有的扮演冬爷爷有的扮演雪花,在音乐的氛围烘托中,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即兴表演故事小剧场。

2.多元阅读途径贴近孩子

让孩子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材料让阅读有趣、动起来,潜移默化提高孩子阅读能力。我们多渠道、多媒体的阅读活动,通过观看录像、投影、阅读延续活动,给孩子心智和语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如:绘本微课程“桔子味的秋天”开展时,在一次社会性游戏中,孩子把剥下来的桔子皮洗干净撕成小块,装在杯子里,问:“你这是在做什么呀?”孩子奶声奶气地说:“泡在水里有香味。”原来她是在做桔子茶,于是我们打造了“美味屋”游戏区。“桔子味的秋天”结束时,孩子们抛出话题:“怎么摘桔子?”、“掉下来的桔子去哪里?”“不同颜色的便签纸能做什么?”孩子们想把这些话题答案整理成一本书。还通过家人经验分享:“爸爸妈妈把纸叠起来放桌上,班级的阅读区也要一个桌子。”在孩子们的认可下,我们把阅读区用小围栏分隔出长方形桌子的空间,铺上桌布,放上话题小书、椅子,第二天,就有小朋友坐进去了。

遇见绘本助推成长,让我们站在儿童的视角,发掘绘本的教育元素,培养幼儿绘本阅读的探究能力,助力幼儿高质量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2]李莉.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的特点、类型与指导策略探究

[3]王佳.幼儿园语言区材料投放与指导策略.幼儿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