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风险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风险控制分析

赵振邦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系统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风险控制是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各种风险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风险,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基于此,本文对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风险控制展开分析,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安全风险;控制

1 行车调度的关键作用

1.1 调度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行车调度系统是地铁系统的大脑,其功能和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调度系统负责协调和控制所有列车的运行。这包括列车的发车时间、停站时间、运行速度等。通过精确的计划和调度,可以确保列车在不同线路上有序运行,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另一方面,调度系统还负责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故障列车、意外事故或乘客急需救援。它能够快速做出决策,调整列车的运行计划,确保乘客的安全和顺畅的运营。此外,调度系统也与信号系统和通信系统紧密合作,以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和通信畅通。这是预防碰撞和其他事故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调度指挥的决策影响

调度指挥是行车调度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决策直接影响地铁系统的运行。调度指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系列决策,这些决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调度指挥需要决定列车的发车时间和间隔。这需要考虑到高峰时段和低峰时段的客流情况,以及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需求。一个合理的发车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拥堵,提高运输效率。另一方面,调度指挥需要应对突发事件,如故障列车或乘客安全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快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至关重要。例如,需要决定是否暂停列车运行、派遣救援队伍,还是安排替代交通工具。

2 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风险分析

2.1 操作员的疏忽

操作员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可能出现疲劳、压力等因素导致的疏忽。由于调度指挥室的工作任务繁重,操作员需要长时间监控和控制多个列车的运行状态,这对操作员的注意力和耐力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操作员疲劳或分心,可能会忽略重要的行车信息或未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引发事故。操作员的不当行为也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虽然地铁行车调度指挥操作员经过专业培训,但个别操作员可能存在触犯安全规程的行为,有些操作员可能会忽视操作规程或标准作业程序,违反列车安全操作规定。

2.2 技术设备故障

信号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列车无法准确控制和监测,从而影响行车安全。信号系统是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核心部分,负责检测和控制列车的位置、速度和停车等操作。如果信号系统出现故障,列车操作员将无法获得准确的行车指示,可能会造成列车与其他列车的碰撞或紧急制动的错误判断,增加事故风险。信号系统故障也可能导致运营的异常和延误。当信号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列车的发车间隔和运行速度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运营计划的混乱和调度指挥的困难。乘客可能因为无法及时到达目的地而感到不满,甚至在高峰时间产生拥堵和安全隐患。

2.3 外部威胁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强烈的暴雨、冰雪等极端天气可能造成轨道上的积水和结冰,使列车的制动和加速系统受到影响,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风和雷电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信号系统的故障或通信中断,影响行车指令的准确传递,进一步增加事故的风险。恐怖袭击等恶意行为对地铁运营造成潜在威胁。地铁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一旦受到恐怖分子的袭击,将给乘客和运营带来严重威胁。恶意行为可能包括携带爆炸物进入地铁车厢、制造爆炸物或破坏轨道设施等行为,这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还会造成设施损坏和运营停顿,给城市的运行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3.1 重新建立作业流程,作业程序标准化

在地铁调度岗位,必须使调度员工作规范化,调度员从上岗前的准备到正式上岗的整个工作流程都要标准化和程序化;同时规范调度员的工作细节,明确工作要求和标准,增强调度员的岗位责任感。对应急处理的相关方法和标准要公示,使调度员在日常工作中能随时对这些应急方法加以检查和应用。如遇紧急情况,调度员可根据应急处理规范、流程实施调度指挥,按时间顺序进行应急处理,避免临场混乱,果断、准确地处理应急事件,尽量减少应急事件带来的影响。此外,要从全局出发,培养调度员的全局观念,紧急情况处理要考虑全局利益,先处理重点事件,再处理一般事件,避免调度员在调度时出现疏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

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联系,促进事故和紧急情况信息的及时共享。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沟通高效流畅。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与各相关部门建立紧密合作的机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进行协调和处置。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和相应措施的采取。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国内外地铁行业的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地铁的安全经验和最佳实践。与其他地铁运营企业进行定期的经验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安全难题。分享数据和信息资源:与相关部门共享有关安全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比如事故分析报告、安全指标和监测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和共享,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统一调度平台:建立统一的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平台,实现调度指挥员、设备监控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操作。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调度的准确性和监控的可视化,减少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为乘客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地铁出行服务。

3.3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建议

(1)加强预案学习掌握,套用预案采取措施学习并掌握好各项预案是行车调度员做好应急处置的基础,需要行车调度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强化掌握应急预案,并在突发事件中灵活运用。例如司机、车站或相关专业人员没有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给出有效信息,行车调度员应引导现场人员作出判断,不应继续拖延造成处置延误。(2)加强现场信息沟通,提升故障抢修效率行车调度员通过收集事件信息进行初步整理,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同时做出初步判断,凭此作为依据完成初期行车调整及调度指挥工作,为下一阶段应急措施的实施做好准备。

3.4 运用新技术提升安全性能

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引入先进的调度自动化技术、列车控制系统和安全监测设备,提高调度的准确性和运行的稳定性。实施预警和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预警和监测技术,对轨道、信号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预警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强化安全意识和培养安全文化、运用新技术提升安全性能来提高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水平。

4 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地铁成为各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地铁的运行速度更快,行车间隔短,方便舒适,且无堵车风险,也因此成为公众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在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行车调度指挥水平与地铁行车安全有直接联系,只有保证地铁行车调度工作高效开展,才能为地铁的正常运转与公众的出行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龙锦架.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风险控制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3,(04):122-124.

[2]刘建洲.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风险控制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9,(03):6-7.

[3]刘艳兵.如何有效控制地铁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的安全控制风险[J].科技风,2017,(0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