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产妇分娩期多种并发症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1

护理干预产妇分娩期多种并发症的效果评价

钟兰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产妇分娩期多种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5月-2023年11月收治的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0例产妇中,并发症发生12例(24.00%),其中产后出血3例(6.00%),胎儿窘迫2例(4.00%),子宫破裂1例(2.00%),胎膜早破1例(2.00%)。结论高危产妇应用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妇;分娩期并发症

分娩是一种应激反应,产妇会因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心理与生理改变,极易导致分娩过程延长,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如胎儿窘迫、脐带脱垂、子宫破裂、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1]。为预防产妇并发症,我院对产妇应用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5月-2023年11月收治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中,年龄是22~38岁,均值为(29.23±2.76)岁;初产妇、经产妇各21例、29例;孕周37~40周,平均(38.77±1.65)周。

1.2方法

所有产妇均实施护理干预:①产后出血的护理:产后出血的诱因包括产道出血量多、宫缩无力等。在产前,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产妇的临床表现,第一产程时要观察胎先露、宫缩情况,以及宫缩强度与频率,避免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严格依照无菌技术完成各项操作;做好会阴的保护与清洁。当胎肩娩出以后,取缩宫素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促使子宫收缩加强。第三产程,密切关注胎盘脱落情况,及时娩出胎盘,详细测量出血量。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纠正休克。予以产妇特级护理,密切关注产妇的病情变化,若产妇病情严重,送入ICU治疗,监测血压、体温、呼吸与生命体征等,每小时记录四次,在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告知医师。②胎膜早破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调整为左侧卧位体位,补充子宫供血,将臀部抬高,预防脐带脱落或羊水大量流出引起胎儿缺氧、胎儿宫内窘迫。观察阴道流出物颜色与性质,避免羊水持续流出。观察胎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吸氧治疗。③子宫破裂护理:子宫破裂的病因包括缩宫素应用不当、瘢痕子宫、梗阻性难产、手术创伤等。子宫破裂患者要及时应用剖宫产术治疗,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补充碱性药物与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实施抗休克处理。实施心电监护,持续吸氧,采用输血与输液方式维持能量供给,在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阴道流血与腹痛情况,予以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会阴保持清洁。④胎儿窘迫护理:胎儿窘迫包括慢性与急性,患儿多伴随胎盘功能异常、脐带长度异常、自身因素等。指导产妇保持左侧卧位体位,持续吸氧,做好胎心监护,给予产妇心理护理,缓解其负性情绪,做好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的准备工作,以及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所有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50例产妇中,并发症发生12例(24.00%),其中产后出血6例(12.00%),胎儿窘迫3例(6.00%),子宫破裂1例(2.00%),胎膜早破1例(2.00%)。

3讨论

临床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子宫破裂、脐带脱垂、羊水栓塞等,严重影响产妇与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临床应当高度重视分娩期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重点分析分娩期并发症的产生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本研究中,50例产妇中,并发症发生12例(24.00%),其中产后出血6例(12.00%),胎儿窘迫3例(6.00%),子宫破裂1例(2.00%),胎膜早破1例(2.00%)。提示护理干预能预防并发症。在该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以预防大于治疗理念实施各项操作,加强围产期护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并予以对症处理;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管理,帮助产妇树立自信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接受治疗,改善预后效果[3]。产后出血的护理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出血量的观察,可通过称量等方法准确地估量;宫缩的情况,观察子宫收缩好坏;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出血很多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此外还可通过血检观察血色素和观察产妇其他的波动。

综上所述,高危产妇应用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玉静. 护理干预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5):683-684.

[2] 李竹军,艾红云,余慧莲. 全程护理干预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心理情绪的缓解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J]. 健康之友,2021(7):270.

[3] 花秀英,刘明映,黄兆凤. 早期激励式护理干预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中对母乳喂养情况、产后并发症干预价值[J]. 养生保健指南,2020(5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