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本科办学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山东职业本科办学现状研究

迟婷

淄博职业学院

自山东首批职业本科院校建成以来,山东省的职业本科院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等三所职业本科院校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山东省职业本科院校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逐渐成为山东省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所院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山东省职业本科院校基本情况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成立时间

1990年

2005年8月

1999年

前身

山东大学电子维修培训学校、山东工大科技专修学院”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山东外事翻译学院

所在地

山东济南

山东日照

山东威海

在校生人数

2.4万

2.1万

1.5万

校园面积

1049亩

2069.47亩

2115亩

校区

主校区(章丘)、北校区(商河)两个校区

威海校区和济南校区

威海、济南两个校区

馆藏图书资源

纸质图书102.15万册、电子图书194.3万册

343.76万册

417.1万册

一、三所山东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情况

山东省各所职业本科院校十分注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其中以模块分向——平台共享——项目贯穿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三融合”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效果最为显著。各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营造“人人皆能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深化产教融合,构建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新生态。坚持“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44亿余元。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育教学,注重产教深度融合、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培养新兴产业人才。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为“三组合”,即“外语+职业”组合、“专业+外语”组合、“拓展训练课+非遗文化课”组合。面向外语专业,实现“外语+职业”组合,外语专业基于“人才产业对接、专业交叉融合、外语技术贯通”的专业建设理念,聚焦外经贸、跨境电商、翻译三个职业方向,构建“外语+职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三所山东职业本科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性高的师资队伍,对于提高职业本科院校办学能力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优秀的教师团队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第一是合理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二是教师队伍的良好管理体系。合理的教师队伍管理体系是提升职业本科院校师资力量的根本。好的教师管理体系,不但能够发挥师资的重要功能,而且更是职业本科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保证。

三、三所山东职业本科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水平是职业本科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动力。职业本科院校教学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本科院校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促进职业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发展,就要形成符合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第二是职业本科院校的内部管理机制。职业本科学校要处理好与校内各类投资主体间的关系,这就要求职业本科院校不断改进和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1、山东省的职业本科院校已经建立了理事会或董事会这一决策机构,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了人员组成、产生程序的备案。这些学校在章程中明确规定了理事会或董事会的职权和义务,并按照规定进行了报批程序,已经获得当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山东省教育厅的核准。这种基于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决策模式有助于促进学校内部的管理和决策效率。

2、山东省职业本科院校己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建立了校长办公会等校务决策制度,参会人员相对固定、程序合规。同时,这些学校也基本建立了理事会或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并向教育厅备案,符合法律规定和要求。在校长选聘方面,主要由举办者进行任命,校长普遍符合法定任职资格和要求。这些措施有助于确保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山东省职业本科院校已初步建立了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政府向各职业本科高校派驻了教育督导专员,他们同时兼任党组织负责人,可以对学校内部决策机构进行监督和制约。同时,各职业本科高校都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建立了党委,并建立了党委参与重大决策的机制。

4、山东省职业本科院校已建立教学、学术、职称咨询、决策运行模式。各校均设立了校级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并分设系级的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制度己经比较完善,对委员会的职责、权力、工作等都有明确规定。

综上所述,山东职业本科办学已形成较为规范化的发展,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均逐步提升,并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保障教育教学,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找准本校办学特色,融合教学与实践,在提升办学水平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职业本科教育在我国仍在初步摸索的新兴阶段,缺乏一定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职业本科的未来发展仍面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本科毕业生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重合而造成的职业挤压等问题,仍需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多维联动共同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罗宁.职业本科试点高校办学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1:14.

[2]伍先福,陈攀.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及其办学主体[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1,(9):16-19.

[3]王若男.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D].石家庄:广西河北师范大学,2013:33

[4]徐国庆,陆素菊,匡瑛,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国际状况与发展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20,(3):1-6+24.

[5]张健.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规格定位初探[J].职教论坛,2018,(4):33-37. [5]陆素菊.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J].教育发展研究,2019,(4):35-4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度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合作专项“我国台湾本科层次技职教育发展对山东职业教育的启示研究”(编号:2023LTZX05;主持人:巩象忠)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