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PBL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指向深度学习的PBL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谢蕊徽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学习中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本文进行了指向深度学习的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ning)设计,随后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四单元的一篇阅读文章为例设计教学范式。

关键词:深度学习,PBL教学模式,高中英语阅读

1.引言

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不止有获取的知识的数量和广度,也包括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迁移应用和问题解决等学习能力。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理念的提出有利于落实国家及社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有大量研究表明,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致力于解决真实问题,PBL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与深度学习一致,而深度学习又可以为 PBL 教学在理论上提供支持。  

2.指向深度学习的PBL模式课堂实践框架构建

本研究以Jensen与Nickelsen所提出的DELC深度学习路径为参考,设计了以PBL模式推动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框架。

本研究认为基于 PBL 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包含以下五个流程:情境创设,呈现问题;自主研究,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成果展示,整合建构;总结评价,反思问题。接下来,本研究结合实践框架对每个操作环节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在情境创设、呈现问题环节,教师应当运用与本课相关的社会热点、真实生活情境或与学生先前学习的知识相关的要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基于此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为学生创造出深度学习的氛围。

第二,在自主研究、分析问题环节,为了使学生回忆起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课堂提问,促使学习者回忆旧知,以便后续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新旧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促进信息整合。

第三,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环节,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协作探究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小组讨论中,团队成员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同类型的练习题来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印象,从而促进更深入的学习。

第四,在成果展示、拓展思维环节,利用多样化展示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在这一环节注意要求学生不能仅仅是通过复制课本给出问题答案,而是要尝试对自己的观点或是作出论证、给出论据。

第五,在总结评价,反思问题环节,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使其更加系统,并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3.用 PBL 模式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四单元When Hamlet Meets Peking Opera《当哈姆雷特遇上京剧》为例,整合相关内容并给出在英语课堂中用PBL 模式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范式。

3.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取的是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四单元的内容。课文通过作者的视角以叙事的形式讲述了作者观看京剧版哈姆雷特的经历,表现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之处。

3.2教学目标

在本板块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a.快速熟悉话题语境,了解京剧中各要素如脸谱和乐器的英语单词。

b.通过对比英语话剧版和京剧版哈姆雷特的区别以及联系,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c.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提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措施。

3.3教学过程

PBL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呈现问题

(创设情境)我的一个外国朋友告诉我她去观看了京剧版哈姆雷特,她想与我们分享她的体验。

(呈现问题)大家思考如果以京剧的形式表演哈姆雷特,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思考英文话剧版哈姆雷特和京剧版哈姆雷特的不同点。

引起学生对哈姆雷特以及京剧的兴趣。

自主研究,分析问题

(回顾已知)我们知道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写的一部悲剧作品。

(自学引导)现在就请同学们阅读这篇文章,独立思考京剧版哈姆雷特产生的效果。

(呈现要点问题)思考当哈姆雷特遇上京剧,会发生什么?

作者观看京剧版哈姆雷特的感受是什么?

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

仔细阅读文章,独立思考教师提供的问题,初步加工知识。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过渡)现在请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把你们小组讨论得出的当哈姆雷特遇上京剧会产生的效果写在纸上,并讨论你们这样想的原因。

学生开始讨论自己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想法,分享自己对各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在组内对知识进行的合作探究能提升他们的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成果展示,整合建构

展示各个小组写在纸上的结果,并邀请一位小组代表解释他们这样写的原因。

各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代表来对自己讨论的结果进行解释。

小组之间的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

总结评价,反思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作为学生应该努力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利用自评反思表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打分评价。

学生在自评表上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打分,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生归纳本节所学内容,促进知识整合建构。

参考文献:

[1]Erdal Senocak,Yavuz Taskesenligil,Mustafa Sozbilir. A Study on Teaching Gases to Prospective Primary Science Teachers Through Problem-Based Learning[J].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007,37(3).

[2]殷常鸿;张义兵;高伟;李艺.“皮亚杰—比格斯”深度学习评价模型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 2019(07):13-19.

[3]刘晓艳,钟志贤.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中小学电教, 2003(09): 10-13.

[4]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04):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