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

郭廷荣

身份证:53272219720212003X

摘要:在医院医疗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医疗器械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其功能也会随之衰退,维修难度也随之增大,造成设备故障发生概率增加。因此,对医疗器械电子设备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提高维修管理效率、维修管理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望对医院提高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

引言:医疗器械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的医疗器械,包括各类内窥镜、人工器官、各种治疗仪器、检验设备等,是医院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医院中的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种类繁多、数量众多,是医院最基础的设施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高,维修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如果对电子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维修管理工作,就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故障发生,保证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正常运转并发挥其最大效能。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管理概述

1.1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特点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主要是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在其内部嵌入了许多的电子器件,以及一些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等。并且将这些电路以及电子元件进行了一定的整合,然后把相关的软件程序进行集成。医疗器械电子设备是一种通过对人体内部进行检测,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将处理结果进行相应的显示、打印、存储等等,同时还能够将这些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1.2 维修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在进行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其维修、保养以及维护等进行统筹考虑,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医疗器械电子设备是一种非常精密的仪器,因此在其使用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其正常地运行,就会影响到整个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医疗器械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它的寿命能够达到20年,这与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关系。
1.3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使用人员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对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和管理。现阶段我国的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操作,这会给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在维修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维修人员素质不高、技术不全面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效率不高、维修质量不佳等问题。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维修流程不规范

医院电子设备种类繁多,有些电子设备是由计算机系统控制,有的则是通过软件进行控制,在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对这两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分别进行操作。由于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和责任心不强,在日常维护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维修操作流程进行,往往会出现一些故障,而且在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导致设备在长期运行后出现故障。

2.2 维修技术水平不高

医院的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维修技能。但是由于医院在设备维修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一些维修人员专业技能不够,导致部分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在医院内部进行电子设备维修培训时,培训内容多是针对硬件方面的故障维修,对软件方面的培训较少,导致部分医院维修人员对软件故障的解决能力不足。

2.3 维修设备和工具不完备

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电子设备维修所需的设备和工具仍停留在过去使用的一些低质量、低价格的电子设备上,不仅无法满足维修需求,而且这些设备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的需要。由于这些设备和工具对电子设备维修工作十分重要,所以有些医院为了节约成本,在购买电子设备时并不购买质量较好、价格较低的设备,而使用一些价格较高但质量不佳的电子设备。

2.4 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医院电子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方面。虽然我国各大医院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各大医院对电子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缺乏规范,导致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信息化建设滞后,无法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种类繁多,因此我国医院对不同种类的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管理和使用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医疗器械电子设备之间存在差异。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规范的维修流程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维修人员在维修工作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维修人员需要对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在维修之前,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记录好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和影响,确定故障范围。在维修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认真记录故障现象和检查情况,便于日后查找原因。维修完成后要进行系统全面的测试和调试工作,检查设备是否有异常现象,记录好设备故障记录,及时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对于重要的医疗器械设备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日后医疗器械的后续使用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3.2 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提高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做好维修管理工作的基础。维修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进行检修,对于不同的故障要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以保障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对于一些常见故障可以采取传统方法进行维修,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故障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后再进行检修,提高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水平。

3.3 完善维修设备和工具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工作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工具支持,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在实际维修工作中,需要配备足够的维修工具和仪器设备。在实际维修工作中,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购买和自制等方式来保证所需的医疗器械电子设备,从而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另外,要加强对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保养,定期检查其运行状态,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在实际维修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利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仪器进行检测和测试,找出故障原因。

3.4 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实际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依靠先进的医疗器械电子设备进行工作,而传统的维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维修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医疗器械电子设备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来做好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在实际维修工作中,要对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
四、结语
医院要把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医院发展需要,不断改进维修技术和手段,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维修管理队伍,以确保医院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反应、准确地排除故障,确保医院医疗工作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谢庆贺.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管理观察.2018,(4).

[4] 李永开.浅析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J].科技展望.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