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家庭生命教育,绽放生命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完善家庭生命教育,绽放生命精彩!

戴文英

安徽省青阳县第八幼儿园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但是,近年来,青少年儿童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惨案屡见报端,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内心。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等一系列让人痛心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深度思考:如花似玉的孩子,连童稚都没有脱尽,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让本应绽放的童年瞬间枯萎。

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启迪和润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领和完善,家庭教育担负着引领儿童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丰富儿童生命情感的必然使命。儿童生命意识的扭曲与家庭生命教育缺失的矛盾不断提醒着家长:必须填补家庭生命教育的空白,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引导儿童从小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引导儿童求真、向善、审美,懂得善待和关爱其他的生命;树立乐观积极、自强自立、懂得感恩的生活态度,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升生命质量,培养社会责任感。

一、学会对话,善于倾听

“真正决定一种交谈是否是对话的,是一种民主的意识,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生和共存的对话意识”。家庭生命教育中的对话是父母与子女心灵与心灵的对答。有着对话意识的亲子对话,需要父母努力寻找、发现与儿童共通的话题,父母要善于利用对话,努力和孩子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对话还要善于倾听儿童的意见,无论是积极的内容,还是消极的情感表露。倾听是父母在爱与信任之上对孩子的关注和关怀,是父母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生命因此而自由舒展、快乐成长。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来自生命成长的烦恼、学业上的压力等等,使得他们更加需要父母情感上的支持和善意的引导,而这些都建立在与父母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在亲子沟通中,彼此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能够使得儿童形成对父母的信任,有效缓解他们的逆反心理,生命情感更加丰盈。

二、增进理解,体验接纳

了解儿童的需要是亲子间生成理解的基础。父母对儿童的理解,应全身心的去了解他们的需要,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接纳孩子的心理需要。

亲子之间的尊重与平等是生成理解的保障。现在的儿童有很强的平等意识,他们希望自己被成人理解,希望自己受到成人的尊重,能够真正的与成人平等相处。所以,父母应以平等的姿态和方式来表达关爱。冰心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母亲从来不开拆我们收到的信件也从来不盘问我们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往来,因她对我们的信任和理解,我们反而不惮其烦地把每封信都给她看,每件事都同她说。尊重能使孩子对父母敞开心扉,让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

三、实践体验,增强责任感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对于儿童来说,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和采访自己亲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逐渐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应该让孩子意识到,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个人,还属于家人,属于社会。一个人的生命,不仅要承担家庭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轻言放弃。

父母要学会“让权”,要故意分配家中的一些责任让孩子承担,越是什么都不让干的父母,孩子长大越不知道感恩,因为他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妨让他们当一天家,感受父母的关爱;照顾一下亲戚或邻居家的弟弟妹妹,体会父母的操劳;养植物或是养殖小动物,感受到培育过程的辛苦,明白生命的宝贵。在家庭中通过劳动体验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责任感,正如《孟子·告子下》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直面挫折,锤炼生命品质

人生旅途中不仅有平坦的阳关大道,还有遍布泥泞的崎岖小路。只有经历苦难,才能使人领悟人生的智慧与真谛。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是家庭生命教育中不能回避的内容,重在培养儿童自强与坚毅的性格与精神,使儿童敞开心扉直面生活,去承受生活的击打、挫折与辛劳。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普遍优越,一个孩子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至少六个至亲的人宠爱着,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见。而这样的孩子正因为童年、少年时期过度的被呵护宠爱,很少经历挫折,长大后,很多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和与人交往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适应,甚至有面对挫折,懦弱地放弃生命的。作为家长必须要明白,给孩子铺好的每一步路,不一定使他们顺利成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历许多困难和失败。

父母可以引导儿童从优秀人物身上领悟生命的坚韧和超越挫折的可能性。如,身单力薄,担负家庭重担,带着妹妹上学的洪战辉;身患“神经肌肉疾病”身体行动无力的张云成,以其孱弱的之躯完成了励志畅销书《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从这些普通人的奋斗事迹中,引导儿童感受生命的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五、学会做人,丰富生命情感

家庭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引导儿童学会如何做人。做人,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观念,也是家庭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包含爱、和感恩。

1.学会爱爱是生命得以存在并延续的精神支撑。家庭是人理想的爱的学校,父母对儿童爱的滋润,是儿童心灵成长的沃土。从家庭生命教育来看,父母首先要为儿童营造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儿童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因此,父母要让儿童用爱去体验人生,去学会爱,体会爱带来的快乐。具体而言,就是要引导儿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与周围的人保持积极友善的人际关系;学会用爱心善待自然、善待动物,善待一切生命。

2.学会感恩感恩是指对自己生命成长的过程产生过积极影响或给予自己有恩惠的人或事的一种感激或回报,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道德情感。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以情动情、以人性唤起人性,提升儿童的精神品质。让儿童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儿童认识到自己是一直在承受恩惠的人: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导、同伴的关怀……一旦儿童理解了、感受到了这些恩惠,就会很乐意用自己的行为去回报别人,会以理解、宽容和爱去生活。让儿童学会感恩,要让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给他们表达孝心的机会,父母应当对孩子的孝心表现出欣慰和满足,让孩子获得感恩带来的快乐体验。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是生命的根之所在,在完善孩子的生命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领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家庭是滔滔大海上神奇的浪花,从这一朵浪花上能够飞溅出美好。如果家庭没有孕育人世间美好事物的神奇力量,学校能做的,就永远只能是教育了。”希望每个家长都能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完善生命,提升生命,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