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研究

张丽丽

唐山市第五中学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改革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信息技术

引言

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要求高中物理教师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并在高中物理教育阶段将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以此助力高中阶段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高中阶段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也会得到进步,帮助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深度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为我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1物理核心素养简介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学科技术概念、物理学科科学思维、物理探究能力以及物理科学的态度与责任这四大方面构成,是学生完成高中物理学习的必备品质,也是学生发展及科学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以物理观念为核心的内容,代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及内化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能力。而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探究方面是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能力。关于物理学科的态度与责任,则是学生学好物理、发展物理专有思维,成长为独立健全人格的必备品格。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上述四大方面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方能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在高中阶段,合理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可以促进学生透过物质表面看本质,了解物理学科知识结构的规律,并掌握新的物理知识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学习认知观念以及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认识物理、深入了解物理、理解物理知识,最终爱上物理。合理的科学探索观念,也能够发展学生的其他科学意识,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分析、在分析中假设、在实践中求证,以此发展学生的多项能力,并发挥物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实践价值,使学生从科学角度了解生活知识,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帮助学生完成物理知识迁移。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是当下素质教育阶段的核心需求,为此,教师必须找到合理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多姿多彩的物理课堂中,创设出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质量高中物理课堂。

2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策略

2.1高中物理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往往占主导地位,对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追求高分数,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难以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引入信息技术打造多元的课堂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多元的课堂情境,丰富学生的体验.信息技术可以引入多样的图片、声音、影像、文字来展示抽象的物理理论,让枯燥的物理课堂变得更为生动、灵活,化虚为实,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够通过创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情境增强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积极互动,参与课堂,建立对物理学科的研究兴趣.

2.2利用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

高中物理课程重点是让高中生了解基础物理内容,只有他们熟悉了基础的理论,才能给后面的物理课程打基础。所以为让高中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课程中的重难点,老师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在他们眼中实现课程可视化。普通物理老师大多采取单向式传授和实验演示的方法,可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却涉及到了很多老师都无法口述明白的教学内容。比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因为物质的下落时间相对短促,所以学生很难做出细致解释,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实验视频投放到多媒体上,并进行慢放,观察不同环境、不同角度小球下落时的速度,以此深度理解这一知识点,同时这一方式也能有效调动高中学生的兴趣,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新鲜的动力。另外,由于高中学生正在经历青春期,所以心理较为敏感,对此老师还应该定期地和他们进行互动交流,以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宜的教育方案,使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更积极主动。比如,在学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与内阻这一课程期间,教师还可制作一个微视频,内容很可能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并把视频上传给qq或聊天群,之后再由学员自己下载进行课前预习。如此一来,学员就能够非常轻松地在授课后进入预习状态,从而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2.3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实验内容,所以开展实验教学也是整个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随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普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尤其是一些开展难度大、安全隐患大的物理实验,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的物理实验能够解决学校实验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为学生构建虚拟实验操作,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这既降低了实验成本,也满足了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的需求。比如,“电磁学”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这样能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另外,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以微观物理实验为主,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进行展示或模拟演示,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便于学生掌握相关内容。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虽然这种方式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但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实验步骤。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回放、重放等功能,帮助学生反复研究学习,这对学生日后的物理学习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在新时代的高中物理课堂中,物理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课堂结构,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方针,合理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促进物理课堂的改革与创新,将物理学科教学及核心素养培育有机结合。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中,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知识迁移,以生动多彩的物理课堂,全面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军年.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J].学周刊,2021(33):65-66.

[2]程国卿.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J].教书育人,2021(1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