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发展路径研究

李慕呤

武汉永泰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200

摘要:新时期,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的影响较大,可有效促进管理思维理念、管理模式等朝向信息化方向变革创新,在工程管理中,将各类要素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显著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建设效益。文章以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种类与现状,着重阐述了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业逐渐开拓出独立单元,不但规模上呈几何增长,众多较为先进的设计管理理念纷纷介入,对建筑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例,作为先进的工程信息管理工艺,该技术可凭借可视性,模拟性及协调性优势,在建筑工程运维、施工安全以及造价管理作业中取得良好的应用质效。故为推进技术作用发挥,探究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十分必要。

1 信息技术概述

目前,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层面来定义:①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能采集、存储、处理、管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是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②狭义的信息技术专指信息处理技术。按照表现形态,信息技术可以分为硬技术(硬件)与软技术(软件)。其中,硬技术是指各种电子信息元器件及信息设备,如晶体管、集成电路板、CPU(中央处理器)、键盘、鼠标、显示器和存储器等;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术,如计算机语言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规划决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区块链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按照信息处理流程,信息技术可以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显示技术及信息标准化技术。按照功能层次的不同,信息技术可以分为基础层次、支撑层次、主体层次和应用层次的信息技术。其中,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有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支撑层次的信息技术有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主体层次的信息技术有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应用层次的信息技术有各种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应用软件与设备,其主要应用于文化教育、商业贸易、工农业生产、社会管理等领域。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路径

2.1 构建信息系统

以往的建筑工程建设在安全管理方面有所欠缺,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出现。这一现象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相关人员可以尽可能收集更加全面的事故信息,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置办法,将其整合成较为完善的数据信息,纳入建筑工程信息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信息技术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信息系统时,相关人员可以使用B/S或C/S软件结构体系,这是当前计算机系统开发的主流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分析不同软件体系结构的优缺点,选择更加恰当的结构形式完成信息系统的搭建。例如,B/S架构支持数据信息的实时获取,C/S架构只能在事后获取信息;但是C/S架构的安全性更强。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实际要求选择系统框架。

2.2 造价管理

在BIM视角下,信息技术最大功效在于能够顺利将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之中的经济价值激发。首先,所有项目实施案例都可顺利实现远程共享以及实时储存,在造价管理中凭借相同特征模型的使用,可快速适应大数据发展环境,以其强劲的发展适配度,提升管理亲民性,优化具体的管理成效。此外随着愈发增多的项目实践经验累积,模型修正将更为完善,造价管理落实也将更为精准,日后复盘及二次查询实现效率也势必会更高。此外,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还能凭借可视化手段,及时对工程造价信息实现管理。以交互式三维仿真造价信息架构有机融合,助推具象化的数据信息验证目标实现,达到全方位展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这一目标。总而言之,计算机信息技术因其显著的创新性及有效性,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上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功效,需要得到人们高度关注。

2.3 安全管理

(1)在施工安全交底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将与安全施工相关的文字、音频等资料上传至线上交流平台,方便施工人员了解与掌握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从而实现安全施工。(2)在施工安全教育工作中,建筑企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施工安全教育平台,并利用典型的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遵守安全施工规章制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

2.4 施工现场管理

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搭建施工现场管理平台,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另外,通过施工现场管理平台,各参与方能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并反馈相关建议,从而有效提高沟通效率。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通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任务顺利完成。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建筑企业不但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远程监控,实时了解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而且可以实时监控施工人员的行为,对违规施工操作发出警告,有效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另外,建筑企业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了解施工场地周边的交通情况,优化施工车辆行驶路线,有效提高施工材料运输效率。

2.5 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信息专业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其参与、适应信息化应用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率要从系统建设、数据管理、技术应用、移动化应用四个方面入手。(1)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符合建筑企业自身特点,包括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工程造价系统、BIM技术系统等,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2)数据管理: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和应用等环节,建立完备的数据管理体系,实现工程管理数据的高效利用和可视化互交。(3)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数据存储在云端,达到工程管理数据共享和协同的效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4)移动化应用:建立移动化应用平台,使企业管理人员随时获取企业数据,并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审批等,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有更多、更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类型将更丰富,应用范围将更广泛,应用效果也将更高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将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源.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0,(36):121-122.

[2] 董存虎.基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住宅产业,2020,(12):120-122.

[3] 曹小菊,郭广峰,张磊.信息化视角下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2):83-84.

[4] 萧震宇.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8):99-100.

[5] 陈碧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9):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