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中的减肥增效技术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玉米种植中的减肥增效技术应用探析

王乐宝

身份证号码:230381197412177013

摘要:在我国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与我国的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农业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得玉米种植过程中肥料用量未能得到有效的管控,造成了土壤板结以及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玉米的长势以及最终的产量。减肥增效技术可以让肥料发挥最大的功效,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减少肥料使用量,节省玉米种植成本,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玉米种植;减肥增效技术;应用

引言

玉米经济价值高,在我国种植面积广,然而在种植过程中会大量施用肥料,既造成土壤药物残留,也导致肥料的利用率低下。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以及机械化设备使用,扩大了玉米的种植面积和种植范围,也使一些创新型技术开始应用在玉米种植中,其中包括减肥增效技术。

1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由于生长周期较长,因此更应重视玉米选种工作。优质的玉米品种必须具备良好的抗病性,可有效抵抗外界各种病虫害的侵染。种植人员应以种植区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基础,通过开展对比试验,科学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玉米品种,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选好玉米品种后,需要进一步处理种子,使其含水量达到播种标准。如果外界环境较为湿润,种子晾晒2~4d,并且需要定期翻晒种子,保证玉米种子出苗率能够明显提高。此外,玉米种子也可在清水中浸泡9~11h,进一步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土壤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玉米种子的成活率,若土壤中湿度过高或土体颗粒较大、土质过于松软都会影响种子出苗率。

在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水肥管理十分重要。因此,种植人员要科学把控浇灌水量和施肥量,保证玉米健康生长。在灌溉过程中,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因为过量灌溉造成玉米根部腐烂,阻碍玉米吸收养分,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科学施用化肥有助于玉米茁壮生长,提高其产量,但过量施用肥料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合理搭配施用肥料,避免长期施用单一肥料而破坏土壤养分结构。

2玉米种植中施肥的三个关键时期

2.1 底肥施撒期

底肥是玉米生长的基础,但玉米生长期间仅能吸收一定量的肥料,施用过多的肥料不仅不会促进玉米生长,还会导致肥料的利用率下降。施用底肥时,根据种植的面积、土壤肥力、肥料的种类确定施用量,结合施撒速效性肥料和缓效性肥料,通常每亩地可使用35公斤左右的玉米专用缓效肥,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肥料促进玉米生长。

2.2 壮秆肥施撒期

施撒壮秆肥要合理地根据玉米品种和土壤肥力进行施肥,否则会导致玉米节间过度生长和茎秆脆弱,大风降雨等天气会发生倒伏,一般这个时期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地施撒5公斤,可以提升玉米秸秆的强度和韧性。

2.3 攻苞肥施撒期

施撒攻苞肥可以促进玉米雌雄穗的分化,实现高产。一般在雌穗小穗小花时施用速效氮肥,施用肥料的时间和用量要根据玉米的长势、土壤当前的肥力和水分具体分析,条件差的土壤可多施肥、早施肥。每亩地可施撒8~15公斤氮肥,追肥期间要结合中耕除草,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3玉米种植中的减肥增效技术应用探析

3.1根据玉米生长阶段施用肥料

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种植人员需要结合玉米不同的生长周期,开展减肥增效工作。在玉米种植前,需要施入底肥600kg/hm2,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保障土壤养分能够始终保持较为充足的状态。玉米种植区域施用的底肥一般是以玉米专用缓效性肥料为主,虽然肥效发挥较慢,但却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如果种植人员选择施用速效肥,很有可能会造成土壤环境富营养化。

不同的肥料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氮肥、钾肥和磷肥能够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增加粒重和干物质积累量。在玉米进入苗期之后,因为茎秆细胞处于快速分裂生长的状态,对于养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在玉米拔节期前施用氮肥600kg/hm2,保障玉米秸秆韧性较强,如果为早熟品种,则需要施用壮秆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性。在玉米进入攻苞期之后,需要施用速效氮肥675kg/hm2,保障玉米的单穗质量能有明显提高,这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方法。在速效氮肥施用的过程中,要求种植人员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玉米的真实生长状况,科学调整肥料施用量。如果种植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较为良好,则速效氮肥的施用量可以适当减少,如果玉米长势十分旺盛,并且土壤状况较为良好,可不施速效氮肥。

3.2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玉米主要病害有玉米锈病和大斑病,主要虫害包括玉米螟虫和草地贪夜蛾。主要选择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方法,其中生物防治是在玉米田间释放一定数量的天敌,达到灭杀害虫的目的。应选择低毒和低残留化学药剂,减少药物残留,按照说明书控制好用药量。与化学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更加安全,应大力应用和推广。

1)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影响玉米叶片,发病之后叶片发黄甚至枯死,影响植株进行光合作用,造成玉米减产。玉米锈病病菌以分生孢子的形式通过气流远距离传播,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造成玉米减产20%左右,严重时甚至减产50%以上,可选择三唑酮和乙烯唑醇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间隔7~10d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在大面积玉米种植中,可选择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设备,并且在药剂中加入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料,增强玉米植株的抗性。2)大斑病。发现玉米田出现大斑病之后,及时人工干预。在玉米拔节期间,增加肥料用量,同时喷施营养剂,控制大斑病扩散和蔓延。发现病害之后,选择6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间隔7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结合玉米病害的实际情况控制用药量,过多会造成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过少效果不明显,不能彻底灭杀病菌。3)玉米螟虫。螟虫是玉米常见害虫之一,可选择辛硫磷颗粒剂撒入每个玉米喇叭口中,也可以选择45%辛硫磷乳剂,防治效果显著。4)互补增抗生产技术。受到田间管理不科学以及气象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种植中病虫害频繁发生,在全球气候变化逐渐加重的背景下,威胁玉米安全生产。针对外界环境所造成的玉米减产问题,应利用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的抗逆性和差异性构建互补增抗群体,提高单一品种的抗性,从而实现玉米高产和稳产。调查研究显示,利用该技术之后,可以对大风倒伏、高温热害等主要气象灾害起到很好的防御效果。

3.3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元素,秸秆还田技术可将这些元素充分地利用起来,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秸秆可直接还田,还可以集中发酵后充当底肥使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是在玉米收获后直接将秸秆切碎倒回土壤中,集中发酵的秸秆要放入坑中,按比例加水后加入腐熟剂和尿素,拌匀后进行封膜,一周后可使用。

结束语

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减肥增效已经成为玉米种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目标,要求种植人员在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做好针对性施肥,并科学地选择施肥方法,配合秸秆还田等土壤改善技术的应用,保障土壤养分有明显提高,以有效控制肥料的施用量。同时,要针对玉米叶枯萎病以及玉米螟虫进行全面防治,避免影响玉米产量,推动我国玉米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豆豆.玉米种植中减肥增效技术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2(10):44-46.

[2]朱兴平.浅析玉米种植中的减肥增效技术[J].南方农业,2018,12(30):35-36.

[3]庞玉红.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