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站技术与利用潜力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小水电站技术与利用潜力分析

王钢

    宣城市皖江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 宣城市  242000

摘要:小水电站是指利用较小的水流量和落差进行发电的电力站点。根据国际界定,一般将发电装机容量小于50瓦(MW)的水电站称为小水电站。相对于大型水电站而言,小水电站具有规模较小、建设周期短、对环境影响较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山区、乡村等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电网供电。本文主要分析基于小水电站技术与利用潜力分析

关键词:水电站;建设施工;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寻找可再生、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方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小水电站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形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1、水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水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资源,具有低碳排放、无污染和无噪音的特点。水电站的建设能够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撑,并有效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水电作为一种本土能源,不受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和外部供应的影响。水电站的建设能够增加国家的能源自给率,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水电站建设直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工程也会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带动周边经济的繁荣。通过水电站的建设,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水电站可以将水流量与落差转化为电能,同时还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等用途,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水电站建设可以合理调度和利用水流,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电站的建设对于清洁能源供应、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注重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2、小水电站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小水电站建设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包括改变水流的径流情况、鱼类迁徙的受阻、湿地退化等。特别是在采取不当的设计和运营管理措施时,可能导致重大的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小水电站建设往往需要占用土地和水资源,会涉及到当地农民的土地征收和移民安置问题。如果没有妥善的安置和补偿机制,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小水电站规模较小,建设和运维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小水电站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管理经验,造成设备老化、效率低下和安全隐患等问题。由于小水电站规模相对较小,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在一些地区电网接入不便,可能导致建设者面临经济可行性和融资困难问题。小水电站的发电量与水流量息息相关,需要合理调度和管理水资源。但在实际运营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存在无序抢排、拦蓄水操作不当等问题,影响了水资源的公平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为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对小水电站规划、设计和运营的科学管理,确保环境友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加强技术研发和培训,提高小水电站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3、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3.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解决小水电站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的重要方面。在小水电站规划和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对水文、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估。评估结果应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确保项目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开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土地、政策等多种方式对受影响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确保生态环境受损的补偿和修复工作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减少生态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强对小水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的环境监管,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和法规要求。对于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必要时暂停或关闭违法违规的小水电站。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使社会各界能够了解小水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和影响。鼓励公众监督和举报违法行为,促进透明、公正、负责任的环境管理。对于位于生态敏感区域的小水电站,要严格限制或禁止其建设。加强对生态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预防和控制小水电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威胁。

3.2改善土地征收和移民安置机制

为了改善小水电站土地征收和移民安置机制,政府应明确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合理的土地征收程序。制定明确的土地征收和移民安置补偿标准,根据受征收农民的实际损失情况进行合理补偿。同时,考虑到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制定差别化的补偿政策。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确保受征收农民和相关社区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通过公开信息,加强沟通和立法咨询,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诉求。以人为本,注重整个移民安置过程,包括新居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就业培训等。完善安置方案和保障措施,确保受迁移人口能够顺利实现稳定的生活和产业发展。加强对土地征收和移民安置工作的监督和审查,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对于存在滥用职权、侵害农民权益等问题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土地征收和移民安置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3提升技术和运维能力

加强对小水电站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建立科研创新基地,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指导小水电站进行规范的建设和运维管理。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动小水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对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小水电站的效率和稳定性。鼓励小水电站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和可靠性。建立设备维护和替换的长效机制,及时检修和更换老化设备,优化小水电站的运行状态。加强小水电站的运行管理,建立运行巡检、故障排除、设备检修等制度,确保小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同时,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推动小水电站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能源消耗等数据集中监控和分析。积极推进智能化技术在小水电站的应用,提高运维效率和管理水平。

3.4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构建统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水生态、农业、工业等相关领域的管理相协调。提倡综合考虑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建立健全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在不同水文条件下,合理进行水资源调度,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通过流域管理机构的设立,协调各个水源地、水库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益。

结束语

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深入审视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综合管理制度、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强国际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张圣酿.小水电站运行存在问题及技改措施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21(11):96-97.

[2]朱龙.小水电站标准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J].安防科技,2020(2):125.

[3]周桂林,张伟.试论中小型水电站的运行维护及管理[J].科学与财富,2018(9):73.

[4]邵永强.关于促进小水电运行人员技术水平提高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4(14):83-84.

[5]王英.对如何提高小水电运行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研究[J].投资与合作,201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