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浅谈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李丽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二中学校   663315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是指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遇到困难,成绩较差或者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这些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了解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探讨有效的转化策略,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潜力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将探讨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可能面临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习习惯等方法,帮助他们实现转化,迎接成功的学习挑战。

关键词:普通高中;历史学;学困生成因;转化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遇到困难,成为历史学困生。本文将就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有效实现其转化。

一、学困生转化的价值

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习能力,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机会,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有效转化学困生可以提高整体学校的教育质量。学困生转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文化,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困生经过转化后,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也能够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更具有信心和积极性,学困生转化为优秀学生后,将成为社会的积极力量,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二、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

(一)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中,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困难的加剧。过于依赖老师讲述历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理解不够充分。没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变得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和案例,使得历史知识无法真实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

(二)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倾向,包括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乏对学习历史的动力和积极性,当遇到学习历史的困难时,一些学生容易感到沮丧和无助,缺乏积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目标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影响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一些学生可能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得学习效果不佳。

(三)认知能力

一些学生可能在历史学习中面临思维方式受限的问题,缺乏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受到影响,历史学科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内容,一些学生可能面临记忆困难,导致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有困难。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一些学生可能在这方面存在欠缺,影响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深度,历史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等,一些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表现不佳,导致学习历史时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三、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研究和发现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做小组活动和演示等,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文献资料、视频、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情境。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加课堂互动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与当今社会的关系,使历史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增加学习的意义感和吸引力。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历史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动力。组织历史文化考察、实地考察、博物馆参观等课外拓展活动,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加他们对历史学科的了解和兴趣。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包括阅读、讨论、实验、演示等形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效果。

(三)提升认知能力

建立坚实的历史知识基础是提升认知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知识点梳理、反复强化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提升认知能力打下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见解,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展现创造性思维,提倡多样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编写历史小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提升认知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逻辑谜题等训练方法,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历史问题解决的准确性和深度。

(四)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律性和提升学术成就至关重要。帮助学生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表,合理安排各科目学习时间,并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制定学习优先级,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鼓励学生每天保持阅读时间,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可以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历史书籍、杂志、文章等,扩展知识面。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笔记记录和知识总结,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定期复习和巩固知识的习惯,通过不断梳理、回顾和应用学习内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尝试独立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五)运用情境教学,实现有效转变

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启示,理解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例如,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导他们思考历史教训。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提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研究、调查和分析来解决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产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连接,从而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结束语

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有多方面因素,然而,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认知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运用情境教学等策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转化,逐渐成为历史学科优秀学生。重要的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潜力,以教师为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个人的学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接德.浅谈普通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05):52-54.

[2]闫英.浅谈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学苑教育,2023,(17):12-13+16.

[3]葛晶晶.高中历史“新型学困生”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2.

[4]谢丹.高中历史“学困生”个案转化的行动研究[D].河南大学,2022.

[5]李楚填.农村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