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换乘站客运服务标识设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地铁换乘站客运服务标识设置研究

练峰云张俊霞

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因地铁具有高效运行优势,各大城市纷纷加快地铁线路建设进程,众多市民也纷纷选择地铁出行方式,从而减少城市地面交通压力,为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提供良好基础。地铁线路建设的增加,势必会出现大量换乘站,为提高地铁运营服务效率,地铁企业势必要加强换乘站客运服务质量,根据乘客出行习惯,设置更加醒目的服务标识,使乘客能够有序换乘,减少地铁运营高峰期拥堵情况,为乘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本文深入研究地铁换乘站客流服务基本原则,重点分析地铁换乘标识的重要性,总结出换乘站客运服务标识设置措施,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客运服务;标识设置

自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进程也逐渐加快,这使得地铁交通承担大量客运任务,并逐渐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针对部分地铁换乘站客运压力的特点,地铁企业根据线路运行能力积极调整客流组织方案,增加地铁导引标识数量,压缩乘客地铁换乘时间,提高地铁客运效率,使地铁发挥出更大的客运价值。

一、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基本原则

地铁换乘站是线网客流集中区域,更地铁客运组织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地铁企业在组织客流运输工作时,应遵循客流组织基本原则。首先,地铁企业应根据换乘站不同时间段客流量变化情况,找出地铁客流量变化规律,深入分析乘客换乘需求,全面提高乘客换乘安全和效率。地铁企业还要根据乘客主要换乘流向,在醒目区域增加导引标识,让乘客快速换乘,在客流量密集区域,组织和引导乘客有序换乘[1]。其次,地铁企业还要加强混行区域引导工作,尤其是在换乘站厅和楼梯区域,在客流高峰期要设置好安全隔离和分流装置,避免在换乘区域发生客流对冲情况。地铁企业还要结合换乘车站建筑结构情况规划换乘流线,必要时可将换乘通道改为单向行走,让乘客根据乘坐线路养成走行正确的换乘习惯。再次,地铁企业应根据乘客换乘习惯,制定出完善的换乘标识,避免乘客在高峰期发生相互拥挤情况。换乘站也需要做好换乘通道设计,为乘客提供距离更短的换乘路线。最后,地铁换乘站还要制定出完善的设备检修制度,确保换乘站内部空气和温度始终保持在舒适状态,还要构建地铁换乘站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地铁换乘安全性。

二、地铁换乘站客运服务标识设置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地铁线路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除了部分城市线路选择高架或地面方式外,地铁线路运营和车站都是全封闭运营模式。由于地铁换乘车站高峰期人流量较大,且站台与站厅设计风格相似,这给乘客区分线路带来不便,在客流高峰期就会发生客流混乱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到车站服务管理工作,还会带来安全隐患,部分乘客还会出现随波逐流情况,其主要是担心换乘错误,导致乘客容易出现焦躁心理。因此,标识对地铁换乘站客流服务起到重要作用,可提高乘客换乘速度,使乘客在狭小换乘空间中实现快速换乘,只需要依照常识就可以判断出最佳路线[2]。随着城市旅游业兴起,大量外地乘客也会选择乘坐地铁出行,这些乘客对当地地铁线路分布情况缺乏了解,换乘标识可以让外地乘客高效换乘,提高地铁线路运营管理质量。

三、地铁换乘站客运服务标识设置有效措施

(一)路径引导标识设置

地铁企业应在客流量大的换乘站增加客流导向标识,要根据站台、换乘通道和站厅建筑结构,设计出最佳换乘路线,让乘客可以根据墙面、地面、悬挂式等不同位置的客流导引标识,快速到达换乘线路,减少乘客在换乘时间内的思考时间,用最简便的方式引导乘客快速换乘。由于部分乘客无法确认线路行驶方向,但部分站厅采用分离式设计方式,一旦出现方向错误,就会耽误乘客出行时间。地铁企业在设置引导类标识时,要明确好线路行驶方向,从而提高乘客换乘效率。同时,地铁企业还要根据引导类标识设置实际运行效果,找出引导类标识存在的问题,尽量用简洁方式指引换乘路径和线路行驶方向,让乘客最短时间完成线路换乘,使乘客能够在换乘站中找出明确方向,增强引导类标识实用性。

(二)功能类指引标识设置

随着城市地铁线路增加,部分换乘车站已经超过两条地铁线路,这导致换乘站内面积较大,线路分布非常复杂,各项功能区划分较为明细。地铁企业应根据换乘站功能区域分布情况,加大功能类指引标识设置数量,在功能区分布密集区域,要采用方便简洁功能指引标识,明确重要功能区方位和作用。针对站厅面积较大换乘站,还要增加地面、墙面、悬挂式指引标识,让乘客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快速找到功能区域,减少乘客等待和思考时间。同时,基于我国地铁功能类指引标识并没有实现标准化,各城市功能类标识没有得到统一设计,这对外地乘客寻找功能区域带来一定困难[3]。国家应制定出统一地铁功能区域引导标识,增加地铁标识宣传力度,让更多乘客快速了解地铁换乘站功能区域分布情况,提高地铁站点服务和接待能力。此外,地铁线路运营服务不仅要考虑到乘客正常换乘需求,还要考虑到特殊乘客出行便利,地铁企业应在设计阶段规范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同时,还要做好无障碍设施引导标识设置工作,要根据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要求,设置好候车和换乘路线,提高地铁换乘站服务能力。

(三)颜色、材料上的统一

地铁换乘站标识设计和分布,还要考虑到人体对色彩的习惯,对不同种类标识要采用不同方式,让乘客快速识别标识作用。在标识设计阶段,还要考虑到地铁站内光线情况,对重要标识要采用自带发光标识,提高标识醒目程度。同时,地铁企业还要根据光线反射情况,增加色彩变异元素的融入工作,提高标识光源控制性能,据实际应用效果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总结出符合地铁站点运行的环境标识。地铁企业还应加强视觉效果展现,尤其是在线路标识颜色上,要尽量选择区别较大的颜色,减少相近颜色标识的使用数量,让乘客可以根据标识颜色,快速选择乘坐线路,这样可有效提升乘客思考效率,减少乘客选择线路的思考时间。

视觉对乘客出行有着重要作用,人体对周边环境的判断,主要是通过视觉捕获的,这要求地铁换乘站标识大小和字体也要满足乘客视觉要求,让乘客可以第一时间分辨出标识的主要作用,提高乘客换乘效率。

(四)设置高度要合理

在地铁换乘站环境中,部分区域空间较高,地铁企业应根据乘客观察角度合理分布标识高度,对部分需要悬挂类标识,要设计好高度,确保这些标识能够发挥指引作用,让乘客可以根据标识快速查找线路和功能区。部分复杂的标识要增加解释内容,让乘客可以根据解释内容快速了解标识表达的含义,根据乘客视觉研究发现,悬挂类标识应放在换乘区域正前方,让乘客只需要稍加仰视就可以观看到换乘标识,增强悬挂类标识可观察度。仰视角度应保持在垂直视角50°左右,这个数值区间既可以让乘客轻易观察标识内容,还能感受到标识视觉冲击。当乘客进入换乘站时,就可以根据标识指引快速查找想要换乘的线路,提高标识指引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铁企业要加大换乘站乘客引导标识设计和设置的重视程度,还要根据客流组织工作情况,使标识充分发挥出应有作用,这样可有效提高标识指引效果。换乘站也要根据站台、站厅和换乘通道情况,提供优质的换乘服务,减少乘客等待和识别时间,全面提高换乘站通行和运营效率,为乘客出行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参考文献:

[1]杜恺铖,龚文龙,石嵘. 针对地铁不同线路换乘方式的创新解决方案[J]. 中国高新科技,2022,(16):74-76.

[2]王晓飞,赵留杰.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地铁换乘站服务水平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2019,41(02):63-67.

[3]王菲. 地铁换乘站客运服务标识设置研究[J]. 科技展望,2016,26(1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