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蒋宁林鹏程

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地铁车站空间封闭狭小、客流密集,一旦发生火灾,若消防力量无法及时介入,将给站内人群疏散带来巨大压力。为此,全面考虑地铁火灾事故的成因,探寻其发展规律,对提高地铁车站的管理效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地铁;火灾风险;策略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以及地铁站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这类人员密集型场所一旦出现火情,极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的事故。鉴于此,针对地铁制定科学的灭火救援对策非常重要,本文对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展开分析。

1地铁情况及火灾特性

地铁情况。某地铁为城市地铁交通3号线以及4号线交汇换乘区间枢纽,在建设前期阶段采用物业开发建设模式。地铁车站外形为十字形,车站面3号线呈现南北方向布设,总长度约为488m,4号线呈东西方向布设,总长度约为234m,车站分为三层,占地面积约为5.89万平方米。地铁主要由车站和商业区组成。地下一层占地面积约为2.38万平方米,主要包含进站区域、缴费区域、设备用房以及商业区构成。车站的地下二层主要由侧式站台组成,其占地面积为2万平方米,主要由设备区间构成;地下三层呈岛式结构,占地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结合相关文件相关要求,尝试应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地铁站特点、危险源情况以及地铁人员特征这三方分析。其中地铁站特性主要是指地铁自身的特征以及和消防安全相关联的结构类型。主要包含地铁站台的结构模式、运行时长以及应用材料的防火等级,是否存在防火分区以及专用的消防通道等等。而地铁危险源主要是指在地铁枢纽运行过程中潜藏的火情隐患,主要由易燃易爆物品、电气设备运行、与地铁站联通商业的用火用电等情况组成。地铁人员特性主要是指当地铁发生火情后,内部的人员能否安全逃生。这和内部人员熟悉地铁内部环境以及个体情况有关。影响人员逃生疏散的性质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群体密度;(2)个体行动能力;(3)个人的安全素质;(4)环境熟悉程度。结合地铁枢纽的特点,考虑到地铁的占地面积较大、功能分区较多,层数较多,以上因素都加剧了地铁的火灾风险,故得出地铁的容易发生复合型火灾。具体特性如下。

从地铁站特点来看,地铁的可燃物数量较多。由于地铁层数较多且存在商业区,区域的可燃物品较多,增加了火灾风险。同时,地铁商业区含有餐饮场所,需要使用明火和大量的电气设备,增加了火灾风险。如果不进行有效管控,非常容易发生火灾。由于地铁商业区内部的商铺密度较大,一旦出现火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引燃大片区域。

从危险源情况来看,地铁站空间广阔,毒气烟雾较多,容易扩散。地铁中的各类塑料制品,装饰装修材料一旦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在密闭的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会迅速蔓延到各个楼层,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2%时,就会导致人体一氧化碳中毒,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健康安全。

2地铁消防安全情况分析

地铁的消防安全配套设施主要是在地铁站发生火灾后为灭火救援和人员疏散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消防安全配套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后期人员疏散以及灭火救援的成效和质量。针对该地铁的整体安全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时,要从消防救援能力、消防硬件设备运行情况、疏散逃生设施情况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现状这几个层次入手以及上述各因素的对应权重进行分析。假设本文中的地铁枢纽发生火情后,该区域的消防队救援队力量情况、器材装备配置、消防设施运行情况以及第一时间到场的救援力量都直接属于消防救援能力的权重因素,本文采用加权算术平均综合向量法得出这部分的权重指标为0.2845。地铁枢纽疏散逃生设施情况主要是指出现火情或者其他应急突发状况时,疏散逃生设备的运转情况直接会对人员逃生率以及突发状况带来的后果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疏散逃生系统主要包括疏散通道、应急指示灯、应急消防电梯、应急逃生装置等,计算得出该部分的权重值为0.3943。以此类推出该地铁枢纽在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权重指标为0.3.245.

通过对地铁火灾因素的有效分析,可将不同影响因素归纳到评估系统中,通过对不同因素的作用情况进行分析,可采用统计学中的层次分析方法对地铁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本文中的地铁案例可将风险评估系统划分为以下两部分:(1)一个目标层;(2)三个准则层。准则层下层还包含其他关联因素,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进行细分为一二级指标。应用该体系可充分全面反映影响地铁发生火灾风险情况时各个因素的影响效果。通过计算各项指标和指标之间的乘积,最终计算出

某地铁的分值:7.36分,结合火灾等级划分区间可得出该区域的消防等级情况相对良好,火灾风险等级为二级。

3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

2.1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是应对地铁火灾事件的有效手段,不仅能提高职工的应急抢险技能,还能加强车站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保障生命安全。

2.2应健全安全责任制,强化地铁安全管理

做好车站各区域人、物和列车内外各部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明确工作标准,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安全管控的分级监督机制,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可控的良好乘车环境。

2.3紧急停车,疏散为要

一是立即和地铁控制指挥中心取得联系,阻止其他车辆进入站台。列车如果在隧道内起火,其他列车快速进入时,高速运动的气流将导致大量氧气补入,造成风助火势,愈燃愈旺。因此,在发生火灾后应防止列车进出,以免造成更大的灾害。二是占据消防控制室,通过消防广播引导人员疏散,通过室内监控来掌握人员被困位置,并将扶梯调为上行模式,将处于地下的人员紧急撤离到地上。根据规范要求,两条单线区间隧道应设联络通道,相邻两个联络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00m,联络通道内应设并列反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因此,在疏散时,消防人员要善于利用联络通道作为紧急逃生通道。

3.4科学编成,加强防护

针对地铁火灾高温高热积聚、存在坍塌风险的特点,扑救时既要加强个人防护,也要编成作战,确保战术安全。一是加强个人防护,要佩戴空气呼吸器,使用荧光导向绳,携带消防用荧光棒、过滤式防毒面罩,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搜救,探索使用综合定位系统,解决地下建筑火灾人员难定位、易迷失的问题。二是设置多个内攻组,由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内攻组长,由地铁内部熟悉情况的队员担任组员,组织内攻前要明确内攻时间、进攻队形、撤离路径、紧急避险措施,通过地铁控制中心提前了解现场及内部结构等相关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三是严格遵守火场安全规定。在出入口处设安全员,记录内攻人员姓名、空气呼吸器压力、进出时间,根据现场情况发布紧急撤离信号,按照“3用1备”比例设置紧急救助小组。部分地铁站内部有高压设施,发生火灾时要第一时间断电,若无法明确是否断电,应当谨慎射水,必要时可采取点射、接地、喷雾射水等方式确保安全。

结束语

相比于地铁车站的站台、站厅和轨道区间等区域,在列车上发生火灾的概率最大,其事故损失也最大。应重点关注这三部分指标,依靠更先进、更完善的技术提升火灾风险防范水平。此外,还应健全地铁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站内人、物和环境状况监管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曹向辉.地铁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分析及疏散策略[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3,39(08):48-51+57.

[2]刘维庆,王晨洞,李怡凡等.地铁车站突发火灾应急联动影响因素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23,40(07):93-99.

[3]孟繁隆.地铁火灾特点与灭火救援路径探讨[C]//2022年度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市静海区消防救援支队;,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