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管理体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管理体制研究

段立彬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市江津区  402247

摘要: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双师型”教师团队逐渐成为新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其特点是将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论文将对新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团队管理体制进行研究,探讨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旨在为新高职院校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推动其“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管理体制

引言

新高职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新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而“双师型”教师团队作为新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双师型”教师团队由专业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能够将实践经验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并为其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一、“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定义

“双师型”教师团队是指由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团队,这种教师团队的特点是将专业领域的实践知识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实际的教育教学服务。“双师型”教师团队中的行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具备最新的业界动态和行业要求,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更真实、更实用的技能。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则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能够将专业知识以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双师型”教师团队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从两个不同角度获得教导,既能接触到最新的行业趋势和实践经验,又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力。

二、新高职“双师型”教师团队管理体制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准入门槛高低不一

由于缺乏明确的招聘标准,新高职院校在选聘行业专家和教学教师时,可能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在确定准入门槛时,应该综合考虑候选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育经验。然而,现实中可能存在专业背景与教学教育要求不匹配的情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融合理论与实践。准入门槛的高低也与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机会有关。一些院校可能未能提供充足的培训资源和机制,导致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和提升。

(二)培养培训体系欠完善

新高职院校可能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缺乏系统性的培训计划和资源。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无法有效地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对于已经加入“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教师而言,不完善的培养培训体系可能会限制他们的专业发展。缺乏相关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无法跟进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影响教学水平的提升。现有的培养培训体系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讲座、研讨会等方式,缺乏多样化的培养培训形式。这可能导致教师的培养培训效果不够理想,无法充分激发其创新能力和教学活力。

三、新高职“双师型”教师团队管理体制建设路径

(一)严把招聘入口

制定针对行业专家和教学教师的招聘要求,包括学历、资格证书、工作经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要求。要求行业专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以及相关的职称或资格证书;要求教学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背景,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格证书。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体系,通过面试、试讲、教学设计等环节综合评估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确保选聘教师符合学校的要求和期望。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招聘信息,吸引符合条件和素质优秀的候选教师申请岗位。可以通过校园宣传、互联网招聘平台、行业协会等途径,扩大招聘范围,增加招聘效果。在招聘过程中,要加强对候选教师的背景调查,了解其教学经验、业绩表现、职业背景等情况。可以联系之前的雇主或推荐机构,核实候选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品德。

(二)严格划分定量与定性考核

在新高职“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管理体制建设中,根据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定量考核指标,如教学评分、学生评价成绩、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客观的数据和统计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绩效。除了定量考核指标,也需要设置合适的定性考核机制。定性考核可以通过教研成果、教学设计、课堂观察等方式评估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和师德水平。可以组织专家评审、同行评议等形式进行评估。将定量和定性考核结果进行综合,以全面评估教师的绩效和能力。采取合理权重和评分等级,确保考核结果科学客观,并能够适应不同教师类型和职责。

(三)优化教师激励制度

为了提高新高职“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管理水平,优制定差异化的薪酬政策,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等因素,给予相应的薪资奖励。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提高工作动力和效率。为教师提供广泛丰富的专业发展机会,如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师培训课程、学术交流活动等。这些机会可以扩展教师的专业视野,促进其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设立教学成果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通过评选和表彰优秀教学案例,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和晋升机制,为教师提供晋升的机会和空间。评价标准应包括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德行为等方面,旨在激励教师全面发展和持续提升自身能力。

(四)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与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或框架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双向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共享、资源共建共享和项目合作的顺畅进行。与行业企业合作,在校园内设立联合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和技术培训场所。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些实验室或基地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技能训练,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交流和研修,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需求。同时,鼓励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指导工作,分享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项目,例如校企联合办学、实习实训项目等。通过项目合作,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结束语

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管理体制的研究是一个全面而持续的过程。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逐步完善管理体制,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做出更有效的贡献。通过以上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管理体制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各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只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才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娅丽,高慧,傅冬.高职院校探索学历加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分析——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4):171.

[2]潘婧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3]杨飞云.新高职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涵、问题与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9(6).

[4]杨栋.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5]金霁,魏影.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J].职教通讯,2018,33(16):71-75.

基金项目2022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项目名称: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管理制度研究—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项目编号:CANFZG22037)

基金项目:2023年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重庆市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制度研究(项目编号:KJQN2023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