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SC结合RBP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和预后的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CYSC结合RBP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和预后的评估

季家臻    姚艳    严健洋通讯作者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医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我们收集了2023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53例DN患者,分为DKD组(95例)及T2D组(58例)的生化指标,并对DKD组中选取20例进行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3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后1月,3月的肾功能指标水平,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CYSC和RB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较高的CYSC和RBP水平预示着更严重的肾功能损伤。统计分析显示,CYSC和RBP与其他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能够作为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早期预警指标。结论: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糖尿病肾病;诊断;预后评估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监测DN的进展可以预防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作为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已显示出在多种肾脏疾病中具有潜在的诊断和预后价值[1]。CYSC作为一种非肌酸酐依赖的肾功能指标,其浓度反映了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与肾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RBP作为一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当肾脏疾病发生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血清中RBP 显著增高。贝那鲁肽注射液是我国自行研发 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降低血糖、减少肾功能损伤功能。本研究基于临床数据,在探讨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DKD风险预测的临床意义基础上,以进一步评估其在贝那鲁肽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2)根据肾病改良分类(KDIGO)标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3)年龄在18至85岁之间;(4)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其他重大器官疾病,如心脏病、肝病等;(2)有急性并发症发作史,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3)怀孕或哺乳期女性;(4)近6个月内使用过影响肾功能评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最终,共筛选出15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

2.方法

对153名患者进行根据临床诊断分为DKD组(95例)及T2D组(58例)对DKD组成员选取20例进行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贝那鲁肽治疗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

贝那鲁肽治疗组:这个组代表在DKD组中,选择用贝那鲁肽注射液(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S20160007,规格:2. 1ml∶ 4. 2mg) 静脉滴注治疗。

对照组:这组代表在DKD组中,选择常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那格列奈、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使用均数±标准差(x̄ ±s)来表示,并通过独立样本F检验来比较DKD组及T2D组中CYSC、RBP对风险预测的价值,及两治疗组疗效间的差异。在所有的统计测试中,将P< 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二、结果

1.治疗前生化指标  利用t检验(全称为独立样本t检验)去研究两组对于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 胱抑素C, 肌酐(酶法), 尿酸, 葡萄糖, 尿素共6项的差异性,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见下表1.2.3.4

注:从上表可知,将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作为自变量,而将是否为DKD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R方值为0.919,意味着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可以解释是否为DKD的91.9%变化原因。

注:从上表可知,胱抑素C对应的AUC值为1.000(95% CI:100.00%~100.00%),意味着胱抑素C对于是否为DKD的诊断价值非常高。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对应的AUC值为0.990(95% CI:97.11%~100.82%),意味着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对于是否为DKD的诊断价值非常高。

  1. 治疗后的生化指标  比较治疗1个月,治疗 3 个月后生化指标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见下表5。

三、讨论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阻止或减缓肾脏损伤的进程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联合应用胱抑素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预测DKD风险以及评估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首先,我们对DKD组和T2D组的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KD组的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T2D组。这揭示,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可能与DK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可以作为DKD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ROC曲线分析,我们发现基于这两种指标组合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99。这一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DKD的诊断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这两种生物标志物在评估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通过监测贝那鲁肽治疗后患者水平的变化,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CYSC和RBP水平得到了改善,即水平有所下降。这一发现表明,贝那鲁肽在改善肾功能、减缓肾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作为DKD的标志物,能提高DKD的诊断准确性,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胱抑素C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曾福英,蒋伟勇,张秋梅.RBP,CysC,sICAM-1,u-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 2019, 19(1):5.

[2]桑贵蕊,余翠,周蓓,等.血视黄醇结合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胱抑素C联合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3, 42(3):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