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庆昌

建湖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建湖 224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以评估其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本院2023.05至2023.12收治的胰腺炎患者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对照组(n=44)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n=44)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重点考察手术、生理和并发症。结果:合适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09%,与未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相比,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方面表现更好。结论: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胰腺疾病,其特征为胰腺组织的炎症和损伤,常伴随着严重的腹痛、消化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在临床实践中,营养支持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胰腺炎患者的综合治疗中。营养支持治疗通过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旨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康复,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尽管营养支持治疗在理论上具有这些潜在益处,但其具体临床效果仍然存在争议。因此,对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于指导临床实践、优化治疗方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系统评估已有文献,分析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88例胰腺炎患者,以2023.05至2023.12为研究时间。88例病人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每组4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5~71(46.21±5.42)岁。观察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24~70(46.47±5.12)岁。各组常规资料波动较小,P>0.05。

1.2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穿刺引流,同时在CT监视下,通过观察患者体内积液状况,可以更好的判断穿刺点及穿刺路径。明确定位后,对穿刺点进行消毒,然后将利多卡因层层覆盖于腹壁上。麻醉起效后,在CT引导下,将病人的皮肤切开,然后垂直穿刺,直到病人的病变部位。抽回针头,用注射器高效地抽出病变部位的积液。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该用生理盐水冲洗病人的积液区。在病人的积液区被抽走,且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医生才能将病人的引流管取出。

1.2.1对照组

予以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术后第1天,通过中心静脉给病人输入含有水溶性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糖和氯化钠溶液的营养液。

1.2.2观察组

患者于入院第一日即给予营养支持,同时进行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在 X光引导下,辅助患者进行鼻腔内的插管,后期通过鼻肠管给予营养支持,建议使用易吸收的氨基酸制剂的营养液,7天以后,再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给药时,应先用小剂量,遵循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常用药速度控制在100-140 mL/小时以内。两组病人都接受14天的营养支持治疗[1]

1.3观察指标

本文研究采用手术方式,生理及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以治疗14日后的临床症状为依据对其进行评估,并将其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项目。显效,即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 X线检查显示病变已消失;有效,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X线片显示病变减少30%以上;无效,即患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方面无变化,且有恶化趋势。术前评价标准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是两个重要的生理指物;消化道瘘、出血、胰腺假性囊肿、胆漏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2]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干预后,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方面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用时(d)

观察组

44

152.53±6.03

46.66±2.16

6.53±2.34

对照组

44

154.36±5.86

46.97±3.12

14.42±3.61

t

0.843

0.316

7.103

P

0.406

0.754

0.000

2.2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对比

干预后,两组患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白蛋白

前白蛋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4

30.35±2.61

41.34±3.49

153.60±5.53

176.45±13.12

对照组

44

30.81±2.37

34.02±2.08

154.67±4.27

171.11±9.64

t值

0.865

11.951

1.015

2.176

P值

0.389

0.000

0.313

0.03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则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09%,因此,观察组中的常见的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消化道瘘

出血

胰腺假性囊肿

胆漏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4

2

1

1

1

11.36

对照组

44

7

5

2

3

34.09

χ2

8.727

P

0.003

3讨论

胰腺炎作为常见急腹症之一,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研究现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多种因素导致胰酶的异常激活,引发胰腺自身消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和体温异常等症状,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腹膜炎、继发感染和休克等严重后果,增加病死率。保守疗法疗效不佳,特别是有脓毒渗出的病人,应及早行外科引流,避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的瀑布效应。传统的肠外营养支持可能导致导管感染,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减少蛋白质消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手术效果的安全性。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以保护肠道的完整性,保证肠黏膜的血流灌注,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为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中,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两组患者在手术指标、生理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方面的对比结果。结果显示,两组间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是,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要少,表明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在各项生理指标上,观察组病人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值都比对照组要高,而且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要低,这表明营养支持可以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帮助。

综合来看,营养支持治疗在胰腺炎患者中显示出明显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态,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应被视为胰腺炎患者综合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晓萍,韩晓美,王海玲.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效果及手术方式安全性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1,6(12):165-167+171.

[2]于巍巍.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