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对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对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影响

潘双益

浠水县中医院 湖北浠水 438200

【摘要】目的研究免疫性肝炎病人使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时的价值。方法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挑选在我院收治的78例免疫性肝炎病人,选择掷骰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实行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依照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免疫性肝炎病人采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时,可优化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值得后期推广。

【关键词】双环醇;异甘草酸镁;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在临床中属于十分高发的一种慢性类疾病,发病的原因多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病变,患者在发病期间主要以转氨酶升高为主要特点如果此类患者无法采取有效治疗,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目前还有学者研究中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还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另外后天环境则是此病一项重要诱因,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药物应用面积十分广泛[1]。双环醇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中被用作一线药物,应用后对于降低肝脏损伤帮助极大;异甘草酸镁则属于肝细胞保护剂,同时对于抗肝纤维化以及抗炎效果同样显著。本文研究中,则着重对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价值展开深入讨论,分析具体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0月~2023年12月,选取78例于我院收治的免疫性肝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37~52岁,平均(44.5±3.15)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35~51岁,平均(43.1±3.44)岁。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单一双环醇治疗,药物由北京协和药厂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号为:H20051712,每次取量50mg,每日两次,以口服形式给药。

观察组则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号为:H20051942,取量100mg,与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每日给药一次。

以上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比内容为HV、PCIII、IVC、LN

(2)肝功能比较AST、ALT、Tbil三项水平。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比(,ng/mL)

组别

n

HV

PCIII

IVC

L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9

205.54±15.84

69.57±7.15

148.38±11.51

93.51±8.98

119.38±8.47

71.18±6.43

138.14±16.24

82.57±7.14

对照组

39

206.32±15.69

86.49±7.62

149.14±11.68

109.68±9.68

120.17±8.39

83.89±7.87

139.74±16.34

112.35±10.38

T

\

0.218

10.112

0.289

7.647

0.413

7.810

0.433

14.761

P

\

0.827

0.000

0.773

0.000

0.680

0.000

0.665

0.000

2.2肝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肝功能指标对比xs

组别

n

ALT(U/L)

AST(U/L)

TBil(μ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9

50.139.21

30.718.52

35.244.82

23.728.82

23.526.42

17.723.62

对照组

39

50.719.84

44.239.15

35.465.47

34.3510.28

24.436.12

22.242.26

T

\

0.269

6.753

0.188

4.901

0.641

6.614

P

\

0.789

0.000

0.851

0.000

0.524

0.000

3讨论

在临床中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后,患者典型症状为黄疸、乏力、食欲下降等,目前通过对此病的致病因素分析来看,主要和遗传、环境变化、病毒感染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致使患者的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继而诱发炎症反应[2]。在当前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案选择上强调控制症状,同时降低炎症指标,并延缓肝脏纤维化为主要治疗方向。双环醇从以往的临床使用来看,它对于抑制血清转氨酶升高有着重要帮助,进一步也能够缓解肝组织炎性坏死。异甘草酸镁在应用后抑制肝脏纤维化的效果极佳,而且它对于保护肝脏细胞膜的效果也十分突出,并进一步优化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修复损伤肝细胞。

从本文研究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具体分析原因为:双环醇其药理学机制分析来看,它保肝的价值在于平衡肝脏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使得肝脏内脂蛋白的合成进一步得到有效调节。此外,该药物也能够抑制胶原合成,当胶原合成量增加后,肝脏纤维化进程也会得到一定控制[3]。最后则是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对于降低炎症反应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也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异甘草酸镁在用药后可以有效抑制血清炎症因子,降低炎症反应,进一步也能够控制肝细胞的损伤。除此之外,在研究中也发现,异甘草酸镁对于抑制炎症细胞浸润效果极佳,有利于保护肝脏细胞膜,减少肝细胞的坏死,缓解肝纤维化的发展[4]。另外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致病因素多和遗传、环境、病菌感染有关,发病后会使其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缺陷,尤其免疫失调使得肝脏细胞受损。从研究中发现,人体的肝脏内实际上包含着大量的免疫细胞,而这些免疫细胞的存在也是构成肝脏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环节,当发生病变后,免疫因子功能会出现改变[5]。尤其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后会增加肝脏纤维化的进程。所以在此病的治疗中,加强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也十分重要,这样方能从源头上进一步控制病情进展。此次研究中所纳入的异甘草酸镁则有着保护肝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用药后也发现可以抑制人体过度的自我免疫反应,从而达到保护肝功能的作用,可见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尤其以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所发挥的协同作用极佳,存在应用优势。

综上可以进一步看出,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选择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时对于提高肝脏功能帮助极大,进一步能够延缓肝脏纤维化进展,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雅君,朱婧,李璐,等. 标准免疫抑制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B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变化[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6):835-838.

[2]凌佳慧,倪美鑫,韩黎黎,等. 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2):214-217.

[3]罗龙龙,王丽菲,郑英,等.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12):2920-2925.

[4]杨秀英,党小红,姜洋.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4):915-921.

[5]施霞,倪雪君,马鑫,等.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治疗反应中的作用[J]. 肝脏,2023,28(7):772-77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