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 1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李敏

隆昌市石碾镇中心卫生院  内科  四川隆昌  642150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症状包括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疼痛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上,中医和西医对待慢性胃炎的方法各有侧重,但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慢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痰湿内蕴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体内湿气积聚等因素可能导致体内痰湿内生,长期积聚形成痰浊,堵塞脾胃气机,影响脾胃消化功能,从而引发胃炎的发生。肝胃不和也是慢性胃炎发病的常见机制之一。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过度疲劳等因素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胃气运行,造成肝胃相互不和,长期则可导致胃部不适、消化功能减弱,甚至发展为慢性胃炎。脾胃虚弱也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持消化吸收。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度劳累、情志不畅等因素均可损伤脾胃,导致其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慢性胃炎的发生。

IMG_256

二、慢性胃炎的西医治疗

抑制胃酸药物是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类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s)和H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胃炎的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消炎止痛药物在治疗慢性胃炎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炎药等,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胃部不适和疼痛感,促进胃部组织的修复和愈合。针对慢性胃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溃疡、出血等,还需要对症处理。针对溃疡可采用抗溃疡药物或手术治疗;对于出血等情况,需及时止血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

(一)中药健脾和胃

中药健脾和胃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消化吸收的功能与其健康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选用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的中药,如党参、茯苓、山药等,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部的消化功能,从而改善慢性胃炎的症状。

(二)中药活血化瘀

中药活血化瘀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常伴有气滞血瘀的情况,导致胃部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胃部疼痛和不适。因此,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红花等,可以改善胃部气血循环,缓解胃部疼痛和不适。

(三)针灸调理肝胃

针灸调理肝胃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针灸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加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在治疗慢性胃炎的过程中,针灸可以选择针刺胃部相关的穴位,如足三里、内关等,以调理肝胃功能,缓解胃部的不适和疼痛。足三里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要穴之一,具有温胃降逆、健脾和胃的作用。通过刺激足三里穴位,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强胃部的消化功能,减轻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另外,内关穴位位于手腕部,也是一处常用的调理肝胃功能的穴位。刺激内关穴位可以平息情绪,缓解情绪波动对胃部的影响,有助于调理肝胃气机,改善胃部的消化功能。

结语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机制和方法,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韦健盛.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状况[J].光明中医, 2011(12):116-118.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1.012.130.

[2] 黄宗良.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C]//2006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2006.

[3] 于波.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33):2.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5.3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