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探析

黄禹

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生态环境监测站  四川凉山  615000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呈现出增多的趋势,这些事件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准确的应急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应急监测有助于掌握污染状况、评估危害程度、为应急处置和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减轻污染影响,保障公众和环境安全,因此,本文将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检测方法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强等特点,及时、准确的应急监测在事件应对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方法进行探析,包括监测预案的制定、迅速响应、监测指标的选择、加密采样频率等方面。本文旨在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管理水平。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重要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迅速掌握污染状况:通过应急监测,可以迅速掌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和趋势,为应急处置和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2.保障公众和环境安全:通过应急监测,可以及时评估污染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影响,为采取应急措施、发布预警信息提供依据,有效降低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1]。3.指导应急处置和决策:应急监测数据为应急处置和决策提供关键依据,帮助有关部门确定处置方案、技术措施和资源调配,提高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减轻污染影响:通过实时信息通报和持续监测,应急监测有助于相关部门和公众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污染影响,促进事件早日得到控制和恢复。5.提高环境应急能力:通过应急监测的实践,可以锻炼应急监测队伍,提高其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未来应对类似事件积累经验。6.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应急监测的信息通报和宣传过程,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事件的认识和关注,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参与度。总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是应对污染事件的关键环节,对保障公众和环境安全、提高环境应急能力、促进事件早日得到控制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

(一)制定应急监测预案

    在制定应急监测预案时,首先要明确应急监测的目标和原则,即通过快速、准确的监测,评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和趋势,为应急处置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需要组建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包括指挥决策层、技术支持层和实施操作层,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任务。接下来,需要根据当地环境和潜在污染风险,确定应急监测预案的内容,要明确监测点位布设原则,根据污染类型、影响范围和敏感目标等因素,确定监测点位的数量、位置和监测项目。还要标注采样频率和样品保存要求,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污染扩散速度,确定采样频率和样品的保存条件。此外,预案中还应包括应急监测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确保应急监测队伍具备迅速的响应能力、协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最后,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污染风险,确保应急监测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3]

(二)迅速响应

    要确保应急监测队伍随时待命,配备必要的设备和物资,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人员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到达现场后,首先需要迅速开展现场调查,了解事故原因、污染源、污染物性质和数量等信息,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和可能受影响的人群。其次,要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和应急监测预案,确定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和采样频率,并立即开展采样监测工作,在采样过程中,应急监测人员应遵循采样技术规范,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紧急情况,应急监测人员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采样工作的安全性,在得到监测数据后,应结合历史数据、模型预测结果等进行整合与评估,评估污染状况、影响范围和趋势,为应急处置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应急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公众,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影响。在整个迅速响应过程中,应急监测人员应保持与指挥决策层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反馈监测信息,为应急处置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应急监测队伍应随时关注事态发展,持续开展监测和跟踪,确保污染状况得到有效缓解[4]

(三)确定监测指标

在确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监测指标时,首先要明确污染类型和潜在影响,以便制定针对性强的监测方案。首先,根据污染类型确定常规污染物指标,例如,水污染事件可能需要监测COD(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等指标,大气污染事件可能需要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等指标,这些常规污染物指标有助于评估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其次,要根据污染类型和潜在影响确定特征污染物指标,化学品泄漏事件可能需要监测特定化学品的浓度和分布,石油泄漏事件可能需要监测石油烃类物质的浓度和分布,这些特征污染物指标有助于评估污染的具体性质和危害程度。还需要根据环境敏感目标和保护需求确定环境敏感指标,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可能需要监测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这些环境敏感指标有助于评估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还应当根据事件发生的地域特点和季节特点确定特殊指标,例如,寒冷地区可能需要监测水体结冰对污染扩散的影响,雨季可能需要监测降雨和洪水对污染输送和扩散的影响。选择的监测指标应能够通过现有监测技术和方法获得,同时应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四)应急监测仪器的选择

在选择应急监测仪器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监测对象的特性、监测参数的种类、仪器的便携性和准确性等方面。首先,需要明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型和特点,以便选择适合的监测仪器,如果是化学品泄漏事件,需要选择能够检测到特定化学品的仪器,如果是大气污染事件,则需要选择针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仪器。应急监测通常需要快速响应和现场操作,因此便携式仪器是理想的选择,便携式仪器通常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和操作,可以快速部署到现场进行监测。在选择仪器时,要查阅仪器的技术参数和认证信息,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可能涉及多种污染物,因此选择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仪器是很重要的,可扩展性较好的仪器可以通过更换传感器或升级软件来实现更多监测功能的扩展,以满足不同场景的监测需求。

(五)加密采样频率

    加密采样频率是指在事件影响范围内加大采样频率,更频繁地收集样品,以便实时掌握污染状况和趋势,对于严重污染事件,应加大采样频率,例如从原来的每日一次增加到每小时一次或者更频繁,这样有助于更迅速地掌握污染动态,为应急处置和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在河流污染事件中,可以根据水流速度、潮汐等因素调整采样频率,在气象条件多变的季节,可以根据降雨、风向等因素调整采样频率,这样有助于提高采样频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关键污染物和敏感指标,可以增加采样频率,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污染状况和影响。在事件初期,应加大采样频率,以迅速掌握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和影响范围,在事件得到控制后,可以适当降低采样频率,重点监测受影响较严重的区域,确保污染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加密采样频率会增加现场采样人员和实验室分析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6]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法的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环境安全无小事,让社会各界携手努力,不断提高环境应急管理水平,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何振邦,徐延军. 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的高速公路突发性环境污染扩散监测系统可靠性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2022,45(18):91-96.

[2] 张柏栋,陈伟峰,黄艺文,等. HM-5000P检测仪在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中的应用[J]. 节能,2022,41(10):75-77.

[3] 谢晓琳,向洋,钱锋,等. 基于CiteSpace分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12(1):314-321.

[4] 孟祥武,陈俊,李旭,等. 智慧环境治理在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的构建分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2(2):27-33.

[5] 朱建平. 基于大数据的环境应急指挥和决策全流程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1):104-106.

[6] 薛进. 工业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财产损失核算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22,47(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