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境 情溢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披文入境 情溢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王依琳

漳浦县亭里小学  福建漳州  363200

摘要:语文学科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任,而情感教育则是其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小学这一情感发展的关键期语文教师应深挖学科潜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考,通过情感教育不仅能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助其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策略至关重要,它既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感受情感的力量,为培育新时代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青少年贡献力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在中华文化的丰富土壤中语文学科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其根深植于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之中,这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与弘扬者,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情感素养、塑造其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情感世界的塑造期,他们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等待着色彩的点缀,语文作为这张画布的描绘者之一,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他们描绘出一个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因此,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是对孩子们美好未来的深情期许。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意义分析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展现出了深远而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仅关乎语言文字的教学更在于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细腻关怀与精心培育,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体会其中的情感韵味,与作者产生跨时空的情感共鸣,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远胜于表面的文字解读,它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而富有灵魂。同时情感教育也是培育学生情感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语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感知、表达和理解情感,从而培养出丰富而健康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素养的培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更为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融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情感教育还承载着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语文教材中,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崇高的道德情操,通过情感教育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得以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塑造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品质更在宏观上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一)深挖情感富矿,筑牢素养基石

文字不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情感的寄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到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矿藏,将其一一挖掘,并巧妙地传递给学生,从而滋养他们的情感世界,鉴于小学生年岁尚浅,情感阅历相对匮乏,他们往往难以独立领悟文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如同一个个情感的宝库,等待着师生共同去探寻。这些范文不仅文笔流畅、优美,更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深厚的情感,为提升学生情感品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情感元素,为学生搭建起情感的桥梁,帮助他们跨越年龄和经验的鸿沟,去感受那些或许遥远、但极具意义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情感世界将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他们的情感品质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这些宝贵的情感体验将内化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应该深入剖析文本,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小女孩的情感世界,从而滋养他们的情感素养,这篇课文是一个情感的宝库,蕴含着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对温暖的渴望以及对美好幻境的向往等丰富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的情感氛围,例如,教师可以范读课文,用轻柔、哀婉的语气读出小女孩的孤独和无助,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引导他们注意文中对小女孩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感受她的内心世界。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女孩的情感,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里独自卖火柴,感受那种孤独、饥饿和寒冷,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他们体会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小女孩的情感。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贫困地区的孩子的生活场景、寒冷的冬夜等,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女孩的困境。这些辅助材料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的情感世界。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以“我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为题,写一封信给小女孩,表达自己对她的同情和祝福,这样的写作活动能够让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思想相联系,在表达中深化对情感的理解。

(二)精读细品文本,滋养情感心田

小学语文教材往往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有趣,这样的设计旨在通过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篇课文的独特之处,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手段,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记忆,更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以三年级下册的《纸的发明》为例,这篇文章虽然主要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但其中也蕴含着对古代人民智慧的赞美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精读细品文本,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些深层次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历程和重要意义,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纸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古代人民在没有纸的情况下是如何记录信息的?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纸的价值以及古代人民的智慧。在精读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开始用龟甲和兽骨刻字”“用麻来造纸,也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古代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古代造纸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纸的制造过程,从而加深对古代人民辛勤劳动和伟大智慧的认识。

(三)巧设教学情景,激发共鸣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再现,可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描绘的美景和人物情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的共鸣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方式,积极参与其中,进一步加深对文中情感和场景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情景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教学情景,带领学生领略小兴安岭的四季变换与自然之美,进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展示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风景图片或视频,从视觉上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绚丽多姿的自然世界。看到春日里嫩绿的树叶、夏日里茂密的森林、秋日里金黄的落叶和冬日里皑皑的白雪,学生们仿佛能闻到清新的空气,听到鸟儿的歌唱,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化身小兴安岭的探险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在四季变换中所见所感。在描述春天的景象时,学生们可能会说到融化的雪水、小溪的潺潺流水和满山的野花;在讲述夏天时,他们或许会提及茂密的树木、林间的小动物和清凉的树荫;而到了秋天和冬天,金黄的秋叶和银装素裹的雪景又将成为他们口中的主角。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又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收获了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提升。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更是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细腻关怀与培育,通过深挖情感富矿,精读细品文本,巧设教学情境能滋养学生的情感心田,激发他们的共鸣体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晓钰.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19, (08): 100-101.

[2]徐玉侠.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9, (01): 50.作者简介:王依琳(1993.12- ),女 ,汉族 ,广东潮州,  本科,专技十二级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