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洪涝灾害防治中的市政道路排水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3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中的市政道路排水技术研究

蒋帅

南通市东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400

摘要:城市洪涝灾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随着城市洪涝灾害造成损失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城市洪涝灾害防治也越来越重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在防治洪涝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在城市防洪减灾中的应用及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及合理调度,可有效防治道路积水现象,降低城市内涝发生概率。

关键词:洪涝灾害;防治;市政道路;排水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洪涝灾害频发,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洪涝灾害不仅造成交通堵塞、基础设施损毁,而且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城市道路排水技术在城市防洪减灾中的应用及改进措施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城市防洪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推动城市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

1 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

城市洪涝灾害与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有很多南方地区,而北方却是干旱的。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增加,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极端天气造成了城市排水系统在短时间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而引发了洪涝灾害。此外,城市的地形地貌也是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平原地区由于地势较低,排水条件差,极易积水。

城市规划和建设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往往忽略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或排水设施建设滞后,致使城市排水系统不能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另外,城市扩展和土地开发改变了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导致地表径流不畅,洪涝灾害频发。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城市排水设施容易出现老化、破损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排涝设施排涝能力下降,难以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进而引发洪涝灾害[1]

2 市政道路排水技术在城市洪涝灾害防治中的作用

2.1 提高排水效率

市政道路排水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雨水管网及排水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使城市道路上的雨水能够及时地被收集并排入指定的排水设施,从而保证道路排水的畅通。经过科学的排水系统设计,可有效缩短路面积水滞留时间,减少积水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排水效果。排水设施的定期清理与维修是提高排水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城市道路雨水篦子和雨水口等排水设施常被垃圾和垃圾堵塞,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正常排水。定期清理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系统正常运转,提高排水效率,减少路面积水及洪涝灾害。因此,在城市排水工程中,应加大城市排水设施的规模与数量。根据城市规模、降雨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网管径、布置密度及数量,以保证排水能力。增加排涝设施容量与数量,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如暴雨,提高排涝效率。采用透水材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透水性好,可提高路面透水性,降低地表径流,减少路面积水及滞留水风险。采用透水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排水效率,减少洪涝灾害[2]

2.2 减少道路水患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与建设,是减少道路洪涝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设置雨水管、雨箅子、雨水口等排水设施,保证雨水能够顺畅地流入排水管网,有效降低路面积水的状况。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可提高集雨能力,减少道路积水。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清理、维修,对减少道路积水也有重要意义。城市道路排水设施经常被垃圾、落叶等杂物堵塞,影响排水效果,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定期清理排水设施,使其畅通,是减轻公路洪水灾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清理和维修,保证其正常使用,对减少道路积水和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排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对减轻公路洪水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增加排水设施容量、数量、布局优化、排水设施承载能力等。针对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可采取增设排水设施和完善已有排水系统等措施,改善道路排水状况,减轻洪涝灾害。采用透水路面材料是减轻公路积水的又一有效方法。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透水性好,可提高路面透水性,降低路表积水状况。透水路面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中,对提高排水效率、降低道路积水风险具有重要意义[3]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排水技术在减少道路水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建设和维护排水系统,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以及采用透水铺装材料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道路水患的发生,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畅通,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洪涝灾害防治中,应进一步加强市政道路排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持续改善城市排水系统,以减少道路水患,提高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

2.3 保护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排水技术是指设计并构建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城市道路雨水及时排出,减少路面积水,防止道路积水。路面积水不仅会增大路面承载能力,还会引起路面开裂、路基沉陷等现象,加速路面破损,影响交通运行,严重时还会危及城市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可有效降低道路积水及洪涝灾害,保障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定期清理及维修排水系统,对于保护基础设施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如果排水设施遭到破坏,不仅会影响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还会引起路面积水,严重时还会对供水管线、电缆等基础设施造成影响。因此,应定期清理和维修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系统正常运转,增强基础设施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加强基础设施的排水设施设计与建造,对于保护基础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要与排水系统规划相结合,对排水设施进行合理布置,并预留适当的排水空间,以防洪涝灾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排水设施建设,可有效减少洪水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透水材料的科学应用,对基础设施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透水性好的透水铺装材料可有效缓解路面积水状况,使雨水快速渗入地下,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基础设施遭受洪涝灾害的风险。透水性铺装材料的应用,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4]

2.4 保护环境

城市洪涝灾害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而且会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引发土壤侵蚀和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合理运用市政道路排水技术,对于减轻水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排水技术能有效地防止路面积水。有效地排除了街道上的积水、杂物及污染物,可减少雨水冲刷所带的各种污染物,防止它们流入地下、江河湖海,保持水的洁净。城市道路排水技术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雨水花园、湿地等生态设施。该生态设施具有集雨、降雨、增透、减污等功能。同时,雨水花园与湿地还能为城市提供生物栖息场所,提高生态多样性,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透水路面是一种重要的环保措施。透水性好的透水铺装材料,可减少降雨径流,减缓雨水流速,有效地防治土壤侵蚀及地表径流所携带的污染物。透水性铺装材料在城市道路、广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对保护环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规划排水管网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水环境污染风险,降低水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清理和维修,及时疏通排水管道,避免水泥、涂料等有害物质进入周围环境,确保水环境的洁净。

3 市政道路排水技术在城市洪涝灾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市政道路排水技术是城市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对缓解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城市雨水管网及排水设施的设计与建设,能够对城市道路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与排放,从而降低道路积水与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另外,定期清理、维修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系统正常运转,是提高排涝效率、降低洪涝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这些生态设施具有集雨、净化等功能,可减少雨水径流及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雨水花园与湿地经过合理布局与科学管理,可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透水铺装材料可提高路面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减少路面积水及积水滞留风险。同时,透水铺装材料还能提高绿地的生态效应,为城市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5]

总之,市政道路排水技术在城市内涝治理中有着广泛而具体的应用。科学、合理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建设与管理,可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城市道路排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抗灾能力,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应重视城市道路排水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应对未来挑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4 意见与建议

4.1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究

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加大对城市道路排水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城市道路排水技术的进步。运用智能监控、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监控、管理与响应能力。

4.2 完善城市规划和建设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使之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在新区建设及旧城区改造过程中,要合理布局绿地、湿地等生态设施,为城市排水畅通提供保障。

4.3 强化排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建立完善的排水设施管理机制,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巡查、清理和维修,保证其正常使用。延长排水设施使用寿命,降低因损坏造成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排水技术是城市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与建设,加强排水设施管理与养护,推广透水铺装材料,可有效降低洪涝灾害风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韧性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城市内涝的防治需要每个人都意识到排水系统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支持相关的措施与工作。只有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城市内涝,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丽伟,许雅宁.浅谈洪涝防治的新理念[C]//河海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北京水利学会,天津市水利学会.2023(第二届)城市水利与洪涝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信息中心;,2023:7.

[2]王晓军,张伟.城市洪涝灾害统筹防治分析与防治措施[C]//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社,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六届城市水安全与水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东安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2023:4.

[3]陆海萍.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2,50(02):70-72.

[4]赵亚萍,班赛楠,郝垭珑等.城市洪涝灾害防治关键技术探讨[C]//河海大学,河北工程大学.2021首届城市水利与洪涝防治研讨会论文集.黄河水利委员会宁蒙水文水资源局;,2022:6.

[5]胡永辉.广州市增城区洪涝成因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01):113-116.

作者简介:蒋帅 出生年:1992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江苏南通 学历:本科 职称:中级职称 研究方向:市政道路,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