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张凤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843000

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这一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2022.01-2023.12,着眼于我院神经内科并从中选择72例自愿参与的患者,基于抽签法完成随机分组,予以不同的管理模式,对比说明对照组(n=36、常规管理)在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价情况上与观察组(n=36、精细化管理)之间的差别。结果:统计意外事件,观察组的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评价护理质量,2组亦有显著的差异且观察组总分更高(p<0.05)。结论:在进行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时,可优先考虑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减少护理及管理方面的院内意外事件,还可以提高科室整体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神经内科患者以脑血管疾病患者居多,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还包括了癫痫、帕金森病、脊髓相关疾病、周围神经病等多种疾病类型的患者[1]。这些患者的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治疗难度大且周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功能障碍,病情严重时还有生命危险,为此科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以提高临床护理治疗来优化科室治疗效果。为说明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效果,于2022.01-2023.12选出72例神经内科患者,对比着常规化管理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为神经内科患者,于2022.01至2023.12期间选出样本72例,按照患者抽签以完成随机分组。对照组共36例(男18例+女18例),其年龄区间为[45,74]岁而平均年龄为(60.33±2.27)岁;观察组同样有36例(男16例+女20例),[42,72]岁、(59.56±1.42)岁。性别比、平均年龄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而此次研究可行。纳入者均确诊神经内科疾病并住院接受治疗,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无精神疾病;排除者为中途转院者或为完全不配合者。

1.2方法

常规化管理(对照组做法)为:按照科室以往规章制度及护理细则开展工作。

精细化管理(观察组做法)如下:①人员分配:于科室内选择足量的、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先组成小组再详细分工,以发挥个人优势、加强团队协作为原则,由护士长去监督、管理、协调、安排、指导工作,责任护士负责仪器管理、临床护理、病情观察、心理疏导、对症专项指导、康复指导等,针对技能和理论定期的组织培训和考核;②流程优化:了解病情并事先制定计划,实施基础临床护理并开展健康教育最好每周2次,定期进行总结并在会议上进行讨论;③环境管理:如控制病房温湿度,如加强清洁和消毒,带领患者熟悉病区情况,提高其舒适感、消除其陌生感;④风险防范:综合考虑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在醒目的位置设置标识用于提醒患者注意安全,可加设护栏,可强调家属看护;⑤用药指导: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强调药物的选择、剂量的安排全由医生决定,监督患者服药,必要时定时发药,减少误服、漏服等问题,还要关注其不良反应;⑥评价反馈:确定双向反馈机制,定期考评,关注意外事件、并发症等问题,除护理质量,还要评价护理人员水平。

1.3观察指标

统计意外事件(有跌倒、坠床、烫伤、走失、窒息、静脉炎、压疮等多种)并计算总的发生率;评价护理质量,对护理情况(包括了常规操作、文书书写、环境管理、安全防范这4个方面)进行评分且总分为100分(分越高则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版)进行简单统计及差异分析。对总发生率及其他计数资料需求出(%)并做组间X2检验,对护理质量评分及其他计量资料,求其()再做T值检验,当结果为(p<0.05)时,表明组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1. 结果

2.1意外情况分析  具体类型见表1且数据表明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相对更低。

表1 意外发生比较表(n、%)

组别

跌倒

坠床

烫伤

走失

窒息

静脉炎

压疮

总发生率

观察组(36)

1

0

0

0

0

1

1

8.33(3)

对照组(36)

1

1

1

1

1

1

1

19.44(7)

X2

10.313

p

<0.05

2.2护理质量分析  评分见表2且观察组的单项分数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2 护理质量比较表[(),分]

组别

常规操作

文书书写

环境管理

安全防范

总分

观察组(36)

23.34±2.13

22.84±1.92

22.44±1.55

22.10±1.94

90.23±1.72

对照组(36)

18.32±2.09

20.33±2.10

19.63±2.22

19.67±1.92

84.66±1.37

t

8.232

7.829

8.134

7.023

9.112

p

<0.05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常规化管理关注的是大方向以及总体策略[2],更宏观但偏表面化,缺乏对细节的掌控,精细化管理关注的不仅是宏观上的内容还有细节之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每个措施都更加到位、更为精细,为此二者相比,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更理想。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之中,可见观察组少有意外事件发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这是因为常规化管理依赖于以往管理经验和管理,而精细化管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强调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和疏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评价护理质量之时,2组的评分亦有显著的差异且观察组即接受精细化管理的一组患者其分数更高,这就说明,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可切实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一方面是因为措施更到位、差错更少,更一方面是因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职业素养得以提升

[3],这有利于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是医院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建立良好形象的首要前提。

综上所述,可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采取精细化管理这一模式,以此减少意外事件并提高科室护理。

参考文献

[1]张艳华.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提升护理质量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7):179-182.

[2]于丽娜.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2):166.

[3]刘兆敬.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