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会不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无偿献血会不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伍影

南宁中心血站 献血办  530007

无偿献血是在不追求任何回报的情况下,捐献血液用于挽救他人生命的爱心行为。对危重症病人来说,无偿献血无疑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而在实际中,关于无偿献血有很多争议,如献血不利于身体健康、血会越献越少等。那么关于无偿献血究竟是怎么回事?无偿献血到底会不会对我们身体带来危害?无偿献血是如何保证安全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科普。

  1. 无偿献血的基本条件

开展无偿献血时,应该满足相应的条件,具体包括:

(1)我国的献血法提倡献血年龄为18周岁-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献血体重,男性献血时体重不能少于100斤,女性体重不能少于90斤。

(2)血压稳定。无偿献血时需要确保献血者的血压在相应范围内,献血者血压为收缩压在90-13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60—89毫米汞柱之间,并且要求脉压差参≥30毫米汞柱。

(3)参与无偿献血时,需要献血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到血站、固定采血屋或者是采血车登记。

(4)其他条件。在无偿献血之前,血站的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进行身体检查,只有符合满足检查条件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献血。对献血者进行检查时,需要进行血液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血型、血红蛋白、乙肝、梅毒抗体等,如果检查中出现异常情况,血站会告知献血者,并告知其本人暂缓献血或停止献血。

  1. 无偿献血是否对身体有害?

“献血危害健康”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而实际上无偿献血并不会对献血者的身体带来危害,甚至无偿献血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献血者身体健康的维持。在国家的献血法中规定,无偿献血每次献血量不能超过400ml,一般是200-400ml,同时无偿献血后再次献血的间隔时间不能少于6个月,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在正式进行无偿献血之前,血站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身体健康水平、体重等,如果检查不达标是无法献血的。在整个无偿献血过程中,用到的血袋、针头等物品,都是一次性耗材,并且整个过程都是经历了层层检查,最后才让献血者使用,在使用结束后,这些耗材还会统一销毁,并不会出现二次使用的情况。“献血有害健康”这一说法可以说是很荒谬,因为成年人的血液量一般为4000-5000ml,一次无偿献血的最大量为400ml,献血输出量并不是很多,并且我们的骨髓会不断生成血细胞,正常情况下,在献血后几天内便能恢复到献血前的情况,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

  1. 无偿献血对身体的好处

无偿献血对人体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血液浓度。通过无偿献血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体的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速,保持身体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及供氧。无偿献血还可以减少血液中的铁元素浓度,避免了铁元素沉积对脏器官带来的损伤。

(2)维持心脑血管健康。无偿献血能进一步加快人体血液循环速度,能预防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可促进人体心脑血管健康的维持。同时在无偿献血过程中能排出血液中的各种杂质、脂肪、有毒物质等,具有净化血液的效果。

(3)推进新陈代谢。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器官,随着人年龄的增加,造血功能也会逐渐衰退,通过适量的无偿献血,可以对人体造血系统造成刺激,加快血液再生,能促进骨髓活力的保持,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

  1. 无偿献血如何保证安全?

无偿献血是一个安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少出现感染、传播的情况。在我国的献血法中明确指出,血站在采集血液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及流程进行,开展采血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采血资质,采血过程中用到的器材均为一次性器材,采血后还会集中销毁,以此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具体来说,在实际中,无偿献血会通过以下方式来保障安全:

(1)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血站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资质,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到采血工作中。在上岗之前血站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血液知识、岗位技能培训,同时在上岗后还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学习各种新技巧、新理论知识,确保采血人员能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为献血者提供专业的服务。

(2)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用到的各种器材均是国家审定合格的一次性耗材,所有物品都需要严格消毒,并且在有效期内应用,避免出现感染传染病的情况。采供血耗材的保管也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在相关规定中指出,采供血物料的采购、验收、存储、发放都需要做到严格控制,在实际中需要落实先进先出原则。采供血完成后,用到的一次性针头应该集中起来进行处理,防范感染。

(3)操作过程规范,确保采血区域安全。在无偿献血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明确采血流程质量管理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操作,确保采血安全。

(4)对于采血现场,保持严格消毒。无偿献血大多是在血站、献血车、献血屋中开展,这时有很多人觉得,在这样密闭的环境下,人又非常多,环境卫生该如何保障,消毒会不会不严格?而事实上,不管是血站,还是献血屋中,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定时进行消毒,并且每个工作人员还会严格对自己的手部进行消毒。此外血站也会定期对献血车、献血屋中的采血物品、空气、物体表面,以及采血人员手部消毒等进行检查,以此保证消毒的彻底。所以在无偿献血中,无需担心献血环境问题。

  1. 关于无偿献血有害的谣传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网络上,关于无偿献血存在一些谣传,下面对此进行释疑。

谣传一:献血会导致人体血量变少

从医学的角度看,人的组织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竭,对骨髓来说也是如此,这也意味着人的造血量是相对有限的,正常情况下人的年龄不断提高,骨髓造血能力也会降低,如果出现其他特殊情况,也会引起造血功能下降。在人体中红色骨髓是最主要的造血组织,在年龄增长下,红色骨髓会出现脂肪化情况,退变成黄色骨髓。通过无偿献血,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红色骨髓带来刺激,提高其造血功能,延缓红色骨髓变成黄色骨髓的进程,因此无偿献血并不会影响到人体血量,反而会提升造血功能。

谣传二:献血后出现的头晕会伤害大脑

有人认为,如果在无偿献血后出现头晕情况,会导致体内分泌酸性物质,从而对大脑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这明显是谣传,献血后之所以会出现头晕情况,大多是因为人体的血压出现了变化,血压会随着献血而出现降低情况,从而产生头晕症状,一般来说,献血后稍微休息,适当进食,就可以缓解头晕症状,并不会损害大脑。

综合上述,无偿献血本身是一种安全性的行为,适量献血不会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人体新陈代谢。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无偿献血,充分意识到无偿献血的优势,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无偿献血中,一方面为联创患者,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伍影1986年8月,女,壮,广西南宁,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科普的:志愿者管理。稀有血型科普,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