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与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3

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与管理策略

刘云娥

澄江市龙街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玉米是澄江市山区第一大作物,它不但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畜牧业重要的饲料来源,近年来由于受到玉米行业发展和品种审定制度变化的影响、土地流转后农业用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品种及栽培技术不当等因素,影响了玉米的增产增收和优质发展。因此开展本文的研究工作,针对目前制种玉米的现状和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高产栽培方法和管理方法,以期能够为玉米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管理策略

玉米实现高产发展,突破制种发展困境是目前主要的工作内容,但在实际栽培工作中,由于品种选择不科学,土壤肥力不足,病虫害的防治不到位等多种问题,影响到玉米制种的质量和产量,因此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选择合适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水肥管理工作,掌握栽培技术要点,有效消除其中的不利因素,保障玉米种子的质量,提高玉米产量,为玉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1.制种玉米的现状分析

实现玉米高产前提是要提供优质的玉米品种,玉米品种能够适应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有着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根据一系列要求,培育出合适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种子的质量,从而实现高产。然而由于玉米种子审定制度发生变化,市场中的品种不断增多,但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并未严格按照要求划分区域,有的甚至没有隔离区,在这一情况下,导致玉米种子市场十分混乱,种子品质良莠不齐,很多商家以次充好,欺骗农民导致玉米产量减少,不利于玉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1],因此选育高质量玉米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制种玉米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2.1品种选择不科学

制种玉米要选择合适品种,才能保障制种玉米的高产,然而在一些制种基地,为了控制成本,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到位,选择的品种并不符合当地的种植情况,例如对高温、干旱敏感、抗性差、雄花败育严重,花粉粒小而生活力弱等。另外品种的适应性是品种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反应,与生态区、土壤、气候等生产条件、种植形式密切相关,一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能适应这种特定环境才能在该地区种植,如把不适应地区环境的品种引种,也容易出现异交结实不良,甚至颗粒无收的现象。

2.2土地肥力不足、氮磷钾微肥配合不当影响

制种玉米要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科学整地,优化玉米的生长环境。然而一些制种公司为了抢占市场降低成本,对制种基地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选择的土地肥力退化,土壤瘠薄或底肥不足地块;另外是氮磷钾微肥配合不当,氮肥施量过多,植株营养生长过旺,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产生矛盾,忽视磷、钾施用,茎秆内糖分代谢被破坏而致使秆内糖分增加运转给雌穗的糖分减少,穗分化迟缓,开花延迟,甚至养分运转受阻,雌花发育破坏,雄花不孕粉增多,授粉条件恶化;在玉米穗分化期间氮锌缺乏,母本果穗瘦小,苞叶过长,吐丝延迟,甚至不能吐丝,父本过早开花散粉或粉量少;所有以上因素,都会导致秃尖、秃根、缺粒或空秆。

2.3 干旱气候影响

玉米的拔节期到抽穗期是旺盛生长期,茎叶增长速度快,需水量大加大,抽穗开花期是需水临界期,需水达到高峰,植株对水分反应敏感,拔节灌浆期干旱会扰乱植株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受抑制,光合产物减少,呼吸作用增强,加速了物质的分解,消耗大于积累,造成植株矮小。干旱导致植株萎蔫,使幼穗分化灌浆受阻,影响雄花抽出和雌穗小、缺粒、空秕,甚至空秆空穗现象。

2.4种植密度不合理

与其他的作物相比,玉米需要有较大的生长空间,因此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如果追求高密度来提高产量,很容易影响品种本身的特性。密度过密或者过疏,都会影响到玉米最后的品质。在种植过程中,如果随意改变父本母本的播种比例,增加母本的密度,减少父本,导致父本的苗龄差距比较大,一旦受到灾害影响,由于缺乏足够的父本育苗,最终导致减产[2]

2.5病虫害防治不到位

玉米主要病害有玉米纹枯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叶锈病;主要害虫有蚜虫、玉米螟虫。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果穗不能吐丝,干枯或霉烂,甚至整株枯死。玉米小斑病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和苞叶,致使父本花粉不足和母本吐丝受阻影响授粉。玉米螟虫咬食花丝,不能授粉。蚜虫危害叶片、雄穗,吸食叶片雄穗营养,造成叶合作用受影响,雄穗授粉不良。因此从选种开始就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种植过程中注意防治病虫害,否者也会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2.6父母本双亲花期不遇,人工辅助授粉不规范影响结实玉米杂交制种

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如父本过早或过迟散粉,致使父母花期不相遇,母本吐丝后无足够的粉源,影响异交结实,甚至造成制种失败;在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基础上,还要坚持人工辅助授粉,在人工辅助粉程中,因授粉的时间、数量、次数掌握不好或授粉操作不当,都会影响结实,造成秃顶和缺粒。

3.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分析

3.1选择良种

开展制种玉米高产栽培工作,要结合田地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气候因素,科学选种,根据土壤情况分析土壤与品种的匹配度,适当的调整温度、酸碱度和周期等相关参数,开展有效栽培管理。要确保亲本种子质量,播种前,要严格筛选亲本种子,彻底清除发霉、虫蛀、破碎的种子,可以提高整体的发芽率。需要注意选择扎根能力强、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

3.2选择合适基地

根据制种要求,选择合适基地,确保种植地块有着良好的玉米种植条件,例如土壤肥沃、地力均匀、水资源丰富、管理方便、集中连片、隔离安全的地块、有着现代化的灌溉设施和农业机械。在播种前要进行整地,根据标准深耕处理,确保土层松软,有着充足的肥力,做到有机、无机并举,起到保水保肥作用,为玉米的发芽生长提供充足营养。遵循上松下实的原则,提高整体的质量,从而增加玉米的产量[3]

3.3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方式

在玉米播种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和时间。播种前处理种子,去除一些低质量种子,并通过晾晒的形式降低种子的湿度,借助于搅拌设备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确保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能够被种子充分吸收。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如果当地的环境气温较低,导致出苗时间不一致,生长缓慢,会影响后续的去雄工作。因此分析品种对自然条件的反应情况,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4],在土壤温度温度10℃时播种育苗,多年实践经验证明,在3月底4月初育苗,4月中旬移栽,使玉米在孕穗、开花、散粉、授粉期躲过7月下旬阴雨连绵或高温干旱天气。

实行双亲错期,父本分期播种,是保证玉米杂交制种双亲花期理想相遇的关键措施。根据双亲生育特点、本地气候情况和栽培管理水平,最好是父本即将散粉,母本开始吐丝,实行父本分两期播种,做到“父包母”既父本有较长的散粉期能涵盖母本的吐丝期,做到头花不空,主期集中,尾花有用;如果花期不遇,及时采取偏肥偏水管理,深中耕,剪苞叶,早去雄等措施,促慢控快,确保父母本盛花相遇。

3.4合理密植,做好群体结构布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播种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父本与母本的种植比例,控制好整体的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环境和气候因素,在保证父本花粉足够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密度,为制种高产建立更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践证明,紧凑型玉米5000~5500株/667㎡为宜,半紧凑型玉米4000~4500株/667㎡,平展型玉米3000~4000株/667㎡为宜。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措施,有利于调整母本株数,植株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另外,“宽窄行”措施可使母本田间利用率提高到100%,即:密度=(小行+大行)x株距,分析父本模板的植株情况,及时去掉小苗和病苗,确保玉米苗能够统一生长。玉米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实现玉米制种基地的通风和透光。

3.5病虫害防治的落实

在制种工作中,病虫害的防治也十分关键。针对玉米存在的各种病虫害问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例如为了防治锈病,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适当的喷洒药物;在治理玉米螟和红蜘蛛等虫害时,根据玉米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药物,做好病虫害的观察工作。可以释放天敌防治,例如玉米螟可以选择赤眼蜂、白僵菌等进行综合防治。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防治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玉米实现高产。

3.6搞好人工辅助授粉

授粉是玉米制种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关系到异交结实,要高度重视,技术操作要规范,采粉授粉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1:00为宜。授粉器材采用竹简比较好,授粉时花粉均散开而不成堆。边采粉边授粉,每隔1~2天授粉1次,一般授粉2~3次,有条件的可授到花丝凋零为止,这样能提高授粉成功率,避免癞子玉米现象,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产量。

4.制种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措施

4.1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种植后要定期除草培土施肥、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如果有缺苗的情况要补苗。通过中耕除草,适当培土,能够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防旱。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多次做好去杂和去雄,保障种子纯度,幼苗期结合幼苗的叶色叶形,拔除其中的一些杂苗和病苗,在拔节、抽穗期前要结合植株的高度、生长趋势等全面清除杂株,不留任何死角。在7月上旬前开始去雄工作,在母本雄穗打包后期,要带1~2片叶与雄穗一起拔出,这样做可以减少母本散粉的情况,确保种子的纯度。拔出的熊穗要带出田间集中掩埋,防止散粉。父本散粉完及时割除,保障杂交种的纯度。

4.2做好水肥管理

在灌溉工作中,头水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时间要做到不旱不滴水,利于玉米根部向下延伸,强化玉米根系,提高玉米吸收养分的面积。也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浇水时期,浇水时间为10天左右一次,根据玉米生长期所需水量来确定灌溉水量。

要控制好对玉米氮磷钾肥的补充,氮元素是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生长过程中,如果氮元素补充不足,会导致叶片枯黄,植株矮小。钾元素可以使玉米植株的根茎更加健壮,提高植株的抗寒和抗旱能力;磷元素可以提升玉米植株的生长速度,如果缺乏磷元素,会导致玉米生长缓慢,生长周期延长,受到自然环境冲击,最终减产。因此要确保作物施肥量合理,选择合适的施肥种类加强管理。

第一,确保施肥量合适。技术人员要重点测量实际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以及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针对性的施肥方案。控制好施肥量,为玉米提供充足的营养需求。每667㎡玉米田施加4kg的磷肥、12kg的氮肥和13kg的钾肥[5]。也可进行适当实验,不断的调整配比,使配比更加科学,保障农作物高效吸收,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有效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的影响。

第二,选择肥料种类。制种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在生长期注意施拔节肥、孕穗肥等,同时要避免营养成分流失和出现倒伏情况;增加叶面肥,可以根据不同生产阶段确定施肥的数量和频率,可以有效防止制种玉米被热风影响,提高玉米植株的健康成长。

第三,施肥技术。加强农田管理划分为不同类型,针对土壤肥沃的高产田,可以适当的限制氮肥的比例,避免氮肥过量,进一步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4.3玉米收获期检验

收获后的玉米进行穗选,去掉一些自交穗、杂穗、劣穗、病穗,脱粒的种穗含水量控制在18%左右。进行人工清除杂碎,确保种子净度达到98%以上。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工作,包括收获的时间、地块、种植的发芽率、纯净度、含水量和种子等级等多项内容,确保资料充足完整,能够为制种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调整适当的方案不断优化制种工作,为品种优化和净化种子市场提供一定的帮助。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种玉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减产和品质降低的情况,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选择优良品种和适合的种植基地;注意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式;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根据制种玉米的生长情况制定详细计划;加强田间管理和水肥管理工作,有效控制玉米生长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玉米植株能够健康生长,达到增产优质的目的,促进玉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立鸿. 玉米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1):69-72.

[2] 马艺文,孙盼盼,张艳辉,等. 我国玉米制种现状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园艺与种苗,2022(12):79-81.

[3] 赵兴海,钱龙,李永平,等. 天山北麓中段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23(2):13-16.

[4] 杨忠孝,白兴宝. 浅谈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 种子科技,2021(11):43-44.

[5] 汪振燕. 西北地区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2019,37(3):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