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刘建文

河北平山北冶中学   050400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降低物理学习难度,使其在物理学习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提高物理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提升物理核心素养。文章主要针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可以将物理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关联起来,有助于学生轻松掌握物理概念,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纷纷开始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生活化教学概念及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生活化教学

简单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强调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通过使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根据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与生活经验解决相关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绝大部分物理知识原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物理课堂学习氛围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通过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看到物理的本质,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教师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知识的类比教学,从而降低物理教学难度,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物理学习基础。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学也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进生活现象的同时,借助实验、讨论、观察等互动性教学方法,提高物理课堂生动性与趣味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1]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是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形式,并且初中物理考试中实验情境题的出现频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物理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使其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物理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人教版“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一些学生会对牛顿第一定律产生疑惑,他们认为物体不受力时应当保持静止状态,难以理解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为何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实验探究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常见车辆以及车辆的运动状态,并借助多媒体播放汽车的运动视频。接着教师可以播放两个短片,一个是在粗糙的路面上,当有人用力拉车时,车子便会前进,而当人不用力时,车子则会停下。另外一个是在相对平滑的路面上推动车子,当车子受力之后会持续前进,而在力消失后,车子仍然能够在平滑的路面上前进一段距离。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小车模型在不同材质的平面上运动情况,并猜想倘若平面足够光滑,小车模型是否能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在课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了解汽车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汽车运动原理,从而更加深入了解物理定律,体会到物理学的奥妙。

2.利用生活材料,丰富物理学习体验

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成效,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并利用常见的生活材料,为物理教学提供充足的实验素材,真正使生活与物理教学相互融合与渗透。使用丰富的生活化实验材料,物理课堂中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得到创新与改善,并且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关于“浮力”的物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开发生活化实验材料,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不同类型的实验器材,完善关于浮力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瓶及乒乓球进行浮力实验,实现过程为: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使无盖的塑料瓶口方向朝下,并将乒乓球放在瓶子里,之后从上面往瓶里倒水,学生会发现乒乓球不会浮起来。但当用手堵住瓶口时,乒乓球会快速浮起来。在这样的物理实验中,教师不仅可以充分运用到生活中的材料,也能够让学生亲身观察到浮力现象,进而激发其实验兴趣,掌握到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2]

3.融合生活内容,优化作业设计

初中物理课程的作业设计较为关键,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作业设计水平的同时达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融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实践探究体验。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课后,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实验,要求学生结合教材,自行寻找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尝试制作气压计,并以此测量大气压。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可以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关于大气压强的知识,还要善于观察生活,能够找到有效的实验材料。学生可以采用空水瓶、黏土以及吸管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气压计。首先,在空水瓶中放入三分之二的水,并添加一些色素,以便于观察,其次在瓶中插入吸管,用黏土包围瓶口,使其有效密封,最后采用挤压黏土或者向其中吹气的方式,观察瓶中的液体是否会在吸管中上升或下降。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后实验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从而在丰富学习经历的同时,感受到物理探究的乐趣。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化教学也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了深远性的影响。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渗透生活化内容,以此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珍珠.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探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02):47-49.

[2]王彦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智力,2023,(36):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