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及适应性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及适应性策略研究

樊丽

421022198511283027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流域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性策略。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水量和水质等方面的影响。然后,介绍了现有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策略以及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适应性策略,包括提升水资源监测和预测能力、加强水资源调控和管理、推进生态恢复和保护等方面。这些策略将有助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适应性,减轻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流域;水资源管理;适应性策略

1. 引言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日益显现。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作为水资源的自然单元,其管理对于维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适应性策略,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2. 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2.1 水循环变化

气候变化引发了地球系统中水循环的调整,这一过程对流域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水循环速率也随之增加,导致降水模式和蒸发蒸腾过程的变化。例如,在某些地区,降水量可能会减少,降水事件可能变得更为极端和不规律,这可能导致旱灾或干旱情况的加剧。另一方面,在其他地区,降水量可能会增加,甚至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这种变化也会影响到地下水补给和土壤水分含量,进而影响到农业、城市供水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2.2 水量变化

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量和蒸发蒸腾量的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一些地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加剧,给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带来挑战。例如,长期干旱可能导致农田荒漠化,减少土地的可耕种面积,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和生计。相反,在另一些地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水量的增加,引发洪水和土地退化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害。这种水量变化不仅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也需要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有效的适应性措施来应对。

2.3 水质变化

气候变化对流域内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降水模式的改变和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环境压力增加。首先,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导致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加,进而使得流域内的水体受到污染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在强降雨事件之后,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可能被冲入河流和湖泊,影响水质。其次,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水温升高,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从而影响水体的生态系统健康。这种变化可能导致水生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减少,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水质的不利影响。

3. 现有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策略

3.1 水资源调配

水资源调配是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均衡供应和利用。这包括了建设水利工程,如水库、调蓄池、引水工程等,以储存和调节水资源。通过水库的建设,可以调节河流水量的分配,保证干旱季节的用水需求,降低洪涝风险。此外,还有针对性地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根据流域内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和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各地区的合理利用和供应。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保障流域内各地区的水资源需求,也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挑战。

3.2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是流域水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核心在于保护和维护流域内的水体和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功能。生态修复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恢复湿地、治理河流污染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也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通过植被覆盖、防止土壤侵蚀等措施,减少土地退化,维护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从而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综合利用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污染和流失,维护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4. 适应性策略

4.1 提升水资源监测和预测能力

在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时,提升水资源监测和预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流域水资源监测网络不仅包括水文站点的建设,还需要整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以实现对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监测。同时,开展水文气象模拟预测工作,不断改进数值模型、提高预测精度,以便及时准确地预警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应对策略。

4.2 加强水资源调控和管理

水资源调控和管理的加强需要多方面的措施,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除了建设水利工程以外,还需要加强跨行业、跨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建设,促进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此外,应推广智能化水资源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分析和调控,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灵活性。此外,建立健全的水资源权益制度和水价机制,鼓励节水技术和设施的应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4.3 推进生态恢复和保护

生态恢复和保护是保障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推进。除了湿地保护和河流生态修复外,还应重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补偿,激励各方共同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此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合力。同时,应加大对生态保护项目的投入和支持,培育和推广生态经济和生态产业,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这些举措有助于增强流域水资源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资源的自然调节能力,为适应气候变化和维护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5. 结论

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构成了重大挑战,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因应挑战的机遇。加强水资源监测和预测、加强水资源调控和管理、推进生态恢复和保护等适应性策略是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的关键举措。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这些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流域水资源,增强流域的抗灾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实现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文鑫,金君良,舒章康,等.气候变化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J/OL].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13[2024-03-30].

[2]吕哲敏.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应用[C]//中国水利学会.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论文集(第二分册).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信息网络中心;,2023:5.

[3]徐豪,陈柳鑫,李琼芳.不同情境下公共流域水资源动态一体化调控——以澜湄流域为例[J].地理科学,2023,43(08):1451-1462.

[4]朱逸凡.变化环境下西流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研究[D].吉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