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旧工业建筑的再生设计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城市更新中旧工业建筑的再生设计思路

王坤霍晓岩  刘沣谊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工业建筑本质上是提供生产和使用的场所,具有特定时期建造的特定建筑类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建筑空间、结构类型等方面,而老工业建筑是指不使用的工业建筑,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造,以延长其功能寿命。后工业化时代以后,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大量工业遗产设施停止运营,大量工业用地闲置废弃,很多地方被定义为城市用地短缺、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负面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废弃工业遗产空间再生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产扩散开来。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再生不仅包括物理上的改善,还包括由此带来的环境、生态上的保存,涵盖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指标的同时,恢复场所的活力。

关键词:城市更新;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

引言

老工业园区的更新属于城市更新的范畴。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传统的重工业、轻工业等工业产业逐渐衰弱,高新技术、绿色环保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为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对老工业园区进行改造。

1.城市微更新理论研究

1.1有机更新理论

沙里宁在其论述中首次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这一概念,将城市比喻成一种有机体,由城市中的个体共同创造,同时将个体形容为许多“细胞”。随着西方城市更新理论的发展,中国老一辈建筑师也参与到对传统城市历史风貌的发展与传承的探究中。随后,吴良镛教授将“有机更新”的概念引入中国。其理论是,城市有机更新的应用应符合当地真实的生产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推进发展,并以适当的规模进行实践。同时引入时间因素,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改造,不仅要改变当下,还要考虑对未来的影响。强调要有计划、有秩序地对城市建筑空间环境进行更新,从小范围逐步扩展到大空间,尊重空间内部的稳定和变化,改造过程要渐进有序而非机械地大规模拆建[1]

1.2城市修补理论

城市修复理论是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种理论框架,旨在强调通过小规模、渐进和局部的干预来改善城市空间。该理论强调城市发展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主张通过地方干预来解决城市问题,而不是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这一理论倡导社区参与城市修补的决策过程。通过与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修补计划。同时,为城市规划师和设计者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和可持续的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2.工业建筑的利用价值与城市再生设计

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所有建筑,其实总有一天会消失,但即使这些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它们也会在无形中保留着一些无数年来刻在那个地方的独特的生活记忆,并延续到下一代。作为一座历史悠久、具有艺术创意和巨大优势的废弃工业建筑,其再生设计不仅包括对区域的整体规划,还包括对周边环境和历史的整合。作为具有地区时代经验和场所价值的遗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再生设计,保留场所原有痕迹,将新旧结合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可在不切断与过去旧有痕迹保留的前提下,拉动“过于、现在与未来”的纽带式传承联系。废弃的工业建筑从曾经的选址方面来看,在建设之时大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且建筑物与基础设施保存齐全。另外与普通建筑物不同的是,建筑物具有巨大的内部空间容量和作为强大的钢架混凝土结构物建设的特点,因此可以灵活快速地接受全新的功能,在再生设计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结构扩建与变形,更便于设计师们更加大胆的创造[2]

3.再生设计的技术应用

3.1旧工业建筑空间再生设计使用“功能替代”设计手法分析

设功能置换的设计方法极大地延长了老工业建筑空间的活力,促进了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注意把握可以继续保留和利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空间元素,对不能继续应用的关键空间和设施进行标记,并及时用新的元素进行替换,最终实现以新的空间功能取代老工业建筑的旧空间功能的目标。设计人员在采用“功能替代”的设计手法进行设计时,看起来操作更加便捷简单,而且能够有效节省旧工业建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的投入,但是对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其具有较为专业的整体把控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分析能力。

3.2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改造技术

当工业建筑为混凝土结构时,在长期使用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问题,因此在再生设计中,有必要对建筑进行结构检测和结构把握,以便于后续的改造和使用。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常规的裂缝、变形检测、强度检测、耐久性检测以及钢筋检测,这类检测的综合性较强,需各专业协调配合,最后根据检测结果选用合理的加固改造技术,并以建筑安全性为前提,选用外包混凝土加固、外包钢加固、受弯杆件的外加预应力加固以及外贴加固补强等技术,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3.3生态节能技术

由于工业建筑种类繁多,建筑较多,占地面积较大,会消耗大量能源,为体现低排放环保理念的循环设计,需要采用生态节能技术,同时落实城市的战略发展决策。在实际建设中,可综合运用风能、电能、地热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技术,降低对传统物质资源的消耗,维护生态平衡。对于建筑物的表皮设计,可结合双层玻璃结构、太阳能电板技术等形式发挥节能作用。

3.4“立面加建”手法在空间再造设计时的应用分析

所谓“外立面增建”,简单来说就是在设计时对原有老工业建筑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改变,并加以提升,以达到老工业建筑的“外立面增建”效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过于紧张,土地价值持续飙升。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尽可能地节约资金,老工业建筑通常采用立面施工的方法进行空间再生设计。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注意考虑,当一家精品旅馆坐落于众人络绎不绝的区域,例如商业活动繁忙的节点,那么它的立体扩张应当细致入微地考虑对邻近地带视觉通透性的影响,力求减少对附近城市景观的不良干扰。在地块和建筑规划允许的状况下,向地底空间延伸拓展也是一条化解潜在负面影响的巧妙途径[3]

3.5旧工业建筑和工业建筑空间再生设计

老工业建筑是指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传统价值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产,包括工厂、矿山、机械设备、车辆、建筑物、场地、工人社区、工会组织、职业技能等。由于工业遗产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保护、修复和利用工业遗产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法规来保护工业遗产,将其变成旅游景点、文化艺术中心、创意产业园区等,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旧工业建筑空间再生设计是指对废弃的工业建筑或场地进行再利用和改造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这种设计研究旨在保留和展示工业文化遗产,以及创建具有现代功能和氛围的新空间。与此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后,设计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包括建筑和景观设计、基础设施改造和文化活动规划等。

结束语

老工业建筑的再生设计极大地拓展了建筑空间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提升老工业建筑的地域文化气质,促进产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发展的指导下,兼顾历史文化、生态改造等理念,对工厂单体建筑进行重新整合,对工厂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充分发挥再生设计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广平、刘洋,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内部空间研究,安徽建筑,2019.12

[2]魏正旸,试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建筑与文化,2019.11

[3]吴志强,浅谈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空间再生设计,西部皮革,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