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中的应用

董蕾

湖北武汉黄陂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23年9月~12月期间124例儿科行静脉留置针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工作,观察组(n=62)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护理,主要围绕健康宣教、穿刺准备、穿刺护理三方面实施护理举措;对照组(n=62)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手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3.23%)低于对照组(8.0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4%)高于对照组(90.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应用有良好优势,有利于保障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应用

儿科临床治疗中,很多患儿受自身年龄和认知能力等因素影响,极容易受到外界陌生环境的干扰而造成治疗和护理中哭闹问题,一些患儿也会对医用器械、穿刺器械等产生排斥心理,哭闹不止,以此逃避治疗,给后续诊疗工作和临床护理带来了更大实施难度。与此同时,儿童血管相对较细,血管穿刺时难度更高,如患儿恐慌抵触情绪加重,配合度和依从性差或反复哭闹会进一步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1]。如果在实施儿科静脉穿刺和小儿护理时,护理人员忽视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直接以语言或肢体动作制止患儿哭泣和不良举动,也容易造成患儿家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导致双方出现冲突问题,不利于医院正常运转。针对于此,在临床治疗中针对儿科患者实施静脉穿刺时,可积极应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而增加患儿痛苦和排斥心理,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选取2023年9月~12月期间124例儿科行静脉留置针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工作,观察组(n=62)男/女=30/32例,年龄2~8岁,均值(4.43±1.05)岁。对照组(n=62)男/女=31/31例,年龄2~10岁,均值(4.81±1.42)岁。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患儿满足行静脉留置针条件;临床资料齐全;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儿存在脏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凝血障碍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手段,由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并做好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护理主要围绕健康宣教、穿刺准备、穿刺护理三方面实施护理举措。

(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需提前了解患儿病情进程和当前身体状况,如患儿具体条件不满足静脉留置针穿刺,需及时反馈责任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障患儿对药物不存在过敏反应。护理人员可提前向患儿及家长讲解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势和主要穿刺流程、常见不良反应等,提高患儿的好奇心和配合度,让患儿能够在后续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积极配合操作,规避患儿二次穿刺和反复穿刺所造成的身心损害问题。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宣教和护理沟通时要应用耐心轻柔的语气,避免过度应用医用词汇而造成宣教讲解内容过于干枯、乏味,注意沟通音量和语气,让患儿能够明白静脉留置针安全性高,能够帮助患儿身体快速康复,护理人员需及时注意家长情绪波动和变化情况。如在健康宣教和护理过程中,家属出现过于紧张慌乱的情况,会导致后续患儿抗拒静脉留置针穿刺而引发医护矛盾和护患纠纷,可让患儿及家长做好充分准备,以备后续穿刺成功。

(2)穿刺前准备

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准备阶段,护理人员需详细检查各类穿刺器械和相关药物保障各器械完备齐全,尤其对于药物保质期、批号等进行详细核查,对照患儿用药名称、用药剂量、浓度等进行核对,保障用药安全,避免出现匹配错误的情况。实施穿刺之前需再次确认患儿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如患儿家长存在对药物或器械的质疑,也可为其进行再次讲解,消除顾虑。

(3)穿刺护理

护理人员可优化选择穿刺部位,很多患儿血管条件不好,可将相关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如需进行二次穿刺也能提高心理准备水平,可适当涂抹血管扩张剂对需要穿刺的部位进行适当热敷,随后进行消毒。如需穿刺于患儿头部位置,需将周边头发进行清理和消毒。很多患儿在此过程中会出现极大情绪波动,可与患儿家长共同做好安抚和注意力转移,如患儿排斥剧烈,可固定其四肢,避免影响穿刺进程。实施穿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及时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尽量缩短穿刺时间,保障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并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类不良反应,为家属进行讲解,明确告知输液速度对患儿身体造成的影响,监控患儿生命体征。情况。如静脉留置针穿刺位置受长期压迫,可能引发穿刺部位渗血情况,对此可适当减少患儿运动量,规避对穿刺位置的挤压和剧烈活动;如患儿出现感染问题等不良反应,要及时拔出静脉留置针做好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针对患儿并发症发生几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描述[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χ±S)表示,t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几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3.23%)低于对照组(8.0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n%]

N=62

感染

血肿

渗血、堵管

静脉炎

总几率

观察组

0(0.00)

0(0.00)

2(3.23)

0(0.00)

3.23%

对照组

1(1.61)

2(3.23)

1(1.61)

1(1.61)

8.06%

χ2

-

-

-

-

5.328

P

-

-

-

-

0.000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4%)高于对照组(90.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n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62

55(88.71)

5(8.06)

2(3.23)

96.34%

对照组

62

50(80.65)

6(9.68)

6(9.68)

90.32%

χ2

-

-

-

-

1.304

P

-

-

-

-

0.001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干预中,静脉输液是极为常见的治疗给药手段,药物见效快且操作简单便捷,可根据不同患者病情条件进行静脉给药,但是很多患者受病情因素影响,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注射和静脉输液,如反复静脉穿刺会极大影响患者正常康复水平,甚至会给患者带来更大心理压力和痛苦。对此可以积极应用静脉留置针此类治疗给药技术应用简单便捷,可通过一次穿刺持续多日给药,安全性更高[3]

在儿科护理领域中,很多儿科患者同样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给药治疗,单一实施静脉穿刺会激发患儿的不配合及排斥情绪,因此应用静脉留置针给药手段时,需着重保障护理成效,此次研究针对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探究,通过专项护理干预方法全面提高穿刺质量和至关重要效率,降低患儿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总而言之,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应用有良好优势,有利于保障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刘青青,刘莉娜,丁明娥,等.舒适度护理干预在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22):186-189.

[2]尹良明.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8):103-105.

[3]杨新霞,马丹.系统健康教育联合微信平台在小儿门诊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