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 1

人格障碍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李小红 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 四川成都 610011

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疾病,多发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可引发患者出现自制力差、情绪不稳、与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症状,从而会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临床多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改善其病情,但是,单纯用药治疗效果欠佳,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下面来说说人格障碍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IMG_256

1.用药护理

对人格障碍患者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和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但是,当患者情绪不稳定或出现攻击行为时,为防止其不受控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需给予其提供少量碳酸锂或其它心境稳定剂,以促进其情绪稳定。

2.心理护理

人格障碍属于心理疾病,因此,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家属平时应多采用温和、坦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将内心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以便能根据其内心想法和感受给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在焦虑、愤怒时采用合理的方法将内心的恶劣情绪发泄出来,如向家人倾诉,听音乐、呐喊或哭泣等,而不是久压心中,以免进一步加重病情。并鼓励患者多参与文艺、体育以及劳动作业等群体活动,在群体活动中感受活动和生活的乐趣,从孤独的情绪中走出来。

3.认知护理

家属还需多学习一些与人格障碍相关的健康知识,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宣讲疾病相关健康知识,使其逐渐认识自己的精神状态,认识自身病态行为方式对身体和心理产生的危害,从而能努力纠正自身的个性缺陷。

4.不良行为矫正护理

   人格障碍患者存在较多的不良行为,为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家属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矫正其不良行为:(1)习惯纠正法,不少人格障碍患者存在过分依赖他人的习惯,为改变患者这一习惯行为,家属可鼓励和引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行穿衣、梳头、打扫房间、叠被子等,并与患者签订相应的协议,当患者遵守协议自行完成相关任务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当患者违约时,按照协议条款给其予以一定的惩罚。(2)换位思考法,不少人格障碍患者均存在不良的自我观念,这种不良观念易导致其认知歪曲,从而易出现不良行为,如不少人格障碍患者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日常行事我行我素,根本不考虑自身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对此,家属可采用换位思考法对其进行教育,即让患者与家属(或其他身边的人物)互换身份,让患者站在他人角度上看待自身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以便其客观地认识到这种行为危害,从而能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行为。

5.饮食护理

人格障碍患者应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及奶制品等,不仅能为机体补充充足的营养支持,且牛奶还具有改善情绪和促进睡眠等多种作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临床研究指出,人格障碍患者机体存在氧化应激和细胞损害,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防止神经元氧化损害,且其产生的5-羟色胺还具有抗焦虑、催眠等作用。多摄入含镁的食物,如茄子、慈姑、萝卜、香蕉、葡萄、柠檬、橘子等,能有效预防服用抗精神病西医引发的骨质疏松。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以免引发神经衰弱或引发脑功能出现神经过敏等。禁食助热动火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等,尤其是狂躁型人格障碍患者更应少吃这些食物,以免加重病情。禁饮酒精类的食品和饮料,酒精中的乙醇会对脑神细胞产生不良刺激性。

综上所述,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为促进患者病情转归,除了要采取合理的抗精神病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还需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如用药护理、心理护理、认知护理、不良行为矫正护理、饮食护理等,通过多种护理措施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改变其不良行为,从而能全面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