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下的数据安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下的数据安全研究

杨小伟 

数智技术公司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浪潮下,网络空间已逐渐演变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数据成为我们在这一虚拟领域内活动的证明,蕴含着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这些数据不仅关乎国家的稳定发展,社会秩序的维护,还涉及到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在此背景下,核心数据已被视为国家间竞争的关键资源。本文将针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下的数据安全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数据安全

前言: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份,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令人瞩目的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也提高到了76.4%。这一数字不仅印证了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预示着我国将面临着数据量巨大且不断增长、数据安全保护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针对如此庞大的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我国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挑战尤为明显。巨量的网民数据意味着任何一点安全漏洞都可能导致大范围的信息泄露,对个人隐私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因此,加强数据安全的保护工作,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要求,更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

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与数据安全现状

随着《网络安全法》的正式实施,为了顺应新时代对网络安全管理的更高要求,相关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也得到了相应的更新和修订。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简称《测评要求》)为核心的等保2.0标准体系。《基本要求》针对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备份与恢复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测评要求》则明确了检验数据保护措施有效性的具体方法。这套标准体系自实施以来,在加强我国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这一系列等级保护数据安全的标准是相互补充的,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性的等级保护数据安全测评体系,有助于更精确地掌握我国数据安全现状及防护水平。这不仅对促进国家数据安全及网络空间安全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深远意义,也为网络安全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

  1.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下的数据安全

2.1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

为确保数据安全,必须深入考量数据管理的全方位需求。根据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将数据的生命周期细分为六个关键阶段: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与销毁。针对这从数据的诞生到消亡的完整旅程,执行周密的安全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包括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分级,以制订出针对性强的防护策略,同时还涵盖构建一套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结构及其组织机构,保障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管理与控制得以落实。在这个全面的数据安全管理框架中,可以关注多个安全控制点,包括但不限于:确保数据保密性、提升数据可用性、维护数据完整性、实施访问数据的身份识别鉴定、进行安全审计、验证信息的可信性、防御网络入侵、遏制恶意软件、实施数据备份、进行数据恢复、残留信息保护及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

2.2等级保护2.0数据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2.2.1数据采集保障

在数据安全技术体系的构建中,数据采集不仅是首要步骤,也是整个安全管理流程的基石。对数据进行分类与分级后,根据其性质采用差异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是确保数据安全的核心之一。首先,对于那些能够公开的数据,根据等保2.0的分级要求进行管理,比如按照第三等级的保护要求保存日志180天。这样的措施旨在为最常见的数据提供一个基本的安全保护标准。其次,对于内部的数据管理,则在日志记录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期的人工审计。这种措施的加入,是为了从人为的角度进一步加固数据的安全性,确保在日常操作中未被自动系统捕捉到的风险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在处理核心数据时,在内部数据的安全管理措施上再进一步,引进了数据完整性的校验,并对操作这些数据的人员实施双因子认证等更为严格的核验方法。这是因为核心数据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安全性需要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1]。此外,对数据采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标准,旨在提前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确保数据安全。最后,确保数据采集过程的合法性与合规性,是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意味着所有数据采集活动都必须在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确保其合法性,为数据的安全保护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2.2.2数据传输保障

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尤其是当涉及到敏感及重要数据时,其安全性的确保变得尤为关键。这包括业务数据、管理信息以及用于鉴别身份的数据等,都必须严格遵守对应的分级保密要求,确保其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不受威胁。技术手段上,对此类数据实施加密传输是一项基本操作[2]。这其中,选用符合国家及行业加密标准的算法至关重要,如采用国密标准的SM2、SM3、SM4等加密算法来加密这些敏感数据,从而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得到有效保障。针对内部及核心数据的传输,不仅要保证加密的技术手段,更要确保整个传输过程符合等级保护的具体要求。这涉及到使用身份认证技术以确认传输数据的用户身份、记录和审核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日志,以及运用数据防泄漏的技术手段。这一系列的措施共同作用,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保护数据不受到未授权访问或泄露的威胁

[3]

2.2.3数据存储保障

在数据存储方面的管理和保护,等保2.0标准针对那些敏感以及关键的业务、管理以及认证数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强调,相关数据的存档必须严格遵循其分类的保密级别,以确保信息不被非授权人员获取。为达到此目的,数据及其存储介质应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技术来加固保护,从而确保信息的保密性不受侵犯。这既包括物理存储介质的加密,也包括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任何环节都得到了严格的保护。构建与数据存储安全有关的技术体系时,要维护数据的保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三大核心要素。这意味着,不仅要防止数据被未授权访问,还要确保数据在需要时是可获取和完整的。为了提高数据的可用性,特别是对那些至关重要的数据,建立灾难恢复(DR)和备份机制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和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可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恢复相关信息,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结语:在遵循等级保护2.0框架的基础上,围绕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实施安全治理,对于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这个框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助力企业在数据治理中满足合法与合规的要求,同时有效应对数据安全的挑战,保障关键数据的安全性,从而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坚强的后盾。

参考文献:

[1]吴懋刚.基于大数据的网络信息安全认证仿真研究[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4,(02):126-129.

[2]许宽.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应用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与安全风险[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4,(02):132-134.

[3]孙瑜.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系统设计分析[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4,(02):143-145.

作者简介:杨小伟,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四川省南充市,出生年月:1980.09.18

,文化程度:大学,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等保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