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土建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何光明  汉  湖南省新宁县

摘要:混凝土是在土建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其质量及施工过程都对工程的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经验,主要就土建工程中混凝土及其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仅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研究。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混凝土;技术

1.混凝土简介

1.1混凝土定义。混凝土,简称为“砼”,是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和水(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然后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

1.2混凝土的性质。混凝土的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强度、变形及耐久性等。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主要方面。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及握裹强度。其中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变形包括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化学收缩、干湿变形及温度变形等。水泥用量过多,在混凝土的内部易产生化学收缩而引起微细裂缝。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1.3拌制混凝土原材料要点。混凝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及流动性。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泥掺入量、砂率、水灰比及粗骨料粒径级配有很大关系。如果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①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GB175-2007/XG1-2009的规定,注意不能使用高铝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进场的每批水泥都必须具有厂家出具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只有在经过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中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更是要经过复检合格才能使用,储存期间因受潮结块的水泥必须离场。②骨料的质量首先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其中,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尽量选择粒径大、强度高、级配好的骨料,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因为粗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而细骨料因为其孔隙率小,总表面积也小,这样混凝土的水化热就低。这些条件对防止产生裂缝非常有利。③拌制混凝土,就是为了让水和水泥产生化合反应变成水泥石,包裹碎石和砂而最终形成。其中水的作用就是激发并参加水泥(硅酸钙)的化合反应,因此其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④外加剂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种类混凝土的物理特质、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能的要求来选用。运用外加剂能提高或改善混凝土质量,减少养护时间,对保证及提高工程质量起很大作用。

2.土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1配料与搅拌。简单来说,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将各种材料和水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一是掌握好配合比。混凝土不能够凭经验采用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试验方法等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试验、试配,从而达到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的目的。在施工配料中如果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现象发生,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砂石的含水率可能会与设计的配合比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另外,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二是掌握好搅拌。想要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需要正确地确定搅拌的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施工配料工作。一般情况下,一次投料量,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搅拌机的进料容量,控制在其额定容量以下,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正确的施工配料工作,就是要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在准确的来确定实际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并确保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2.2混凝土的运输。指的是凝土拌和物自搅拌机中出料后,运输到浇筑入模这一段输送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减少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等现象的发生。这就需要保证混凝土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来完成运输过程,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应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运输方法。具体来说,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适合运输预拌混凝土;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适合运输来自现场搅拌站的混凝土;双轮手推车适合混凝土楼地面的运输;而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方式。

2.3混凝土的浇筑。一是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二是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因相关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筒等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反复的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三是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充满整个模板空间,以及拆模后混凝土表面能够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的良好效果,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应连续进行,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也应该不要太长,确保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2.4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部件完成终凝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养护。通过养护,能够使混凝土得到硬化和强度的增长。

养护期间混凝土应该保证湿润的状态,保证温、湿度。一般的养护方式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且覆盖草帘。在冬天,应该设置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应该大于14天。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当代土木工程施工中所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技术,建筑施工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每一项,还要继续解决混凝土浇筑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创新改进,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管理水平,促进混凝土施工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卫华.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2(01)

[2]许艳丽.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探讨[J].企业导报.2012(11)

[3]张波.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建筑科学,2012,22:169-170.

[4]钟辉.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2013,1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