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思想引领下教师工匠精神培植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职教思想引领下教师工匠精神培植路径研究

陈益春  黄炎培

摘要:工匠精神起源于早期欧美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是对制造业从业人员要求的最高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以工业为核心的制造业发展水平,体现了产品的制造工艺和精湛技艺。《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时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总书记也曾经用16字概括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关键词:黄炎培职教;工匠精神;路径

引言

工匠精神的培植与构建,符合我国当下及今后发展的需求。黄炎培是我国伟大的实业教育家,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教原则,明确了“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职教目的,最终形成了“实用主义”“实业兴学”“大职业教育”等重要职教理念,这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时代工匠精神。

1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1.1提升学生素质

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部分信息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了较大影响。部分学生的自控力较差,面对冗杂的互联网信息,难以分辨真伪。很多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世界,思想也开始走向极端,导致其职业发展慢慢误入歧途。调查显示,近一半学生在就业后被辞退的原因,都是缺乏敬业精神,只有少数人和专业技术能力有关。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能让学生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和职业发展,使其能在专业领域内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2促进教学改革

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思政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加强教学改革工作。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懂得如何分析社会时事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意识。每一位学生都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体现了院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能根本上落实院校立德树人的任务,避免学生进入社会后,被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带偏,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能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道德自信,使学生实现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2黄炎培职教思想及其价值

2.1大职业教育主义

黄炎培说,办职业学校,须同时和教育界、职业届努力沟通联络,而提倡职业教育,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他认为职业教育应当与社会融通,将职业教育融入社会发展的事业,同时也受益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校园是城市空间、社会空间的一部分,而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更应该是社会事业的参与者,院校的学生则更应该是企业发展、行业进步的重要参与者。缺乏与社会连通的职业教育,则必然是闭门造车,无法前行。

2.2德技并重理念

职业院校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满足自身幸福生活需要。而黄炎培认为,人生之目的不在于生活而已,不能逸居无教,需要一面注重生活,一面注重道德。在院校施教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生产生活的技能,也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才是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

2.3敬业乐群理念

黄炎培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教育的方法,可以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他说,人群事业的发达,必能使物质增加供给,精神也受良好影响,乐业者不断增多,逐步有效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他将“敬业乐群”确立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职业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帮助学生充分得到技能、专业以及修养的锻炼,其敬业乐业的态度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精神文明水平提升,从而促使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目的在于充分提升社会产业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完成。

3黄炎培职教思想引领下教师工匠精神培植路径

3.1领会黄炎培职教思想精髓,构建工匠教师的专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实现实业兴邦。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就是要现实“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这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求一脉相承。为此,在围绕职业院校工匠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锻造教师基于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专业体系的完整性和协作性;要注重培养工匠教师的思维敏捷度和灵活度,激发其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要在践行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针对“卡脖子”技术领域、“揭榜挂帅”技术领域、种业振兴领域,开展关键实用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实践,提升自身的服务社会能力和专业业务水平。为此,职业院校应注重专业能力路径的培育,培养越来越多的知识扎实、技术过硬、技艺精湛的职业工匠教师,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服务,为祖国繁荣昌盛和崛起服务。

3.2落实黄炎培的工匠精神,重塑工匠教师的评价体系

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为夯实职业院校的工匠精神,造就一批卓越的工匠教师,需有针对性地构建职业院校工匠教师培养的评价体系。一方面,成立职业院校多元开放的工匠学院,打造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的,体现先进性、科学性的实操平台,将相关领域学者、行业专家、学校教师、在校学生等作为评价主体,以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专业技能、项目实施、实践创新等作为评价科目,建立详细科学的评价标准,激发教师潜能,发挥教师创造力,为工匠教师培养注入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工匠教师的评价体系实行遴选制和“挑刺”机制,即进入培养的工匠教师在诸多评价指标方面,进行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纠错”“找茬”,在培养期内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调整和优化,实行“自愿加入、择优培养”,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工匠教师的成长。

3.3做到德技并重,铸就学生的大国工匠情怀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亟需培养一支适应高质量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中最根本、最精髓的便是工匠精神的内化和培育。黄炎培强调,要以道德素养教育为土,夯实职业技能教育之基。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德技并重的职业教育,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高”在培养人才的技能之高,也“高”在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之高。目前社会亟需摒除高职教育就是模仿本科教育模式,甚至是简化本科教育的思路,而德技并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则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拥有优秀道德品质、卓越职业技能的人才大量涌现,是助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撑。

结束语

如今,职业教育应秉承历史赋予的重任,以黄炎培职教思想引领与激励职业教育工作者,自觉主动培养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拓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彭振宇.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兼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J].教育与职业,2021(14):13-20.

[2]金卫芬.黄炎培职业思想对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3):62-65.

[3]谭焱良,柴英博.基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卓越工匠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07):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