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1
/ 2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范大呈

身份证号码:342501199111148636

摘要:装配式建筑不仅对城市发展形成积极效果,对城市绿色健康发展也具备重要意义。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新理念技术、新材料、新材料等管理模式和当代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应结合新型施工方法,以提供当代建筑业为核心,借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使装配式建筑充分发挥其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节能降耗,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建成高品质的建筑。

关键词:预制构件;建设工程;影响管理的因素;对策分析

引言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普遍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建筑项目管理的发展。但鉴于装配式建筑技术及工艺流程与传统施工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其项目管理的重点也需要调整。在此情况下,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项目管理研究也应探索。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及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依据客户要求的设计方案,用图纸进行设计,在统一工厂批量生产房屋模块和构件,并将生产出来的构件运输到安装现场进行组装的过程。装配式建筑项目顺应信息化背景下建筑的发展。与传统的建设项目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装配式建筑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是预制房屋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因为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预制构件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所以预制构件的制作中包含了多种施工方法。

2装配式建筑实行的意义

2.1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

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完全符合现代社会保护低碳环境的理念。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技术变革。不同于以前的钢筋混凝土是建筑材料。相反,选用新型环保材料进行建造。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出现也改善了以往建筑项目的污染问题。其构造模型规定组件生产在封闭的工厂中进行,这种模式能够有效避免污染问题。此外,还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模式下因施工流程复杂而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能够更好地保护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2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带来经济效益

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不难发现装配式建筑项目不仅体现社会效益,还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传统的施工模式为手工劳动,鉴于建筑工程量普遍较大、工期较长,人员成本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证。以及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能够追求利润最大化,铤而走险,采取使用违法手段降低施工质量,从而致使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些缺陷,降低了企业的人员成本。在保证建筑企业获得更大效益的同时,也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满足人们的建筑需求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中,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管理监督工作,结合施工实际情况不断检讨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从而有效保证各项管理任务的落实。首先,施工企业一定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将责任挂在墙上,让各部门随时从中学习到自己的职责,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效率。其次,参加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企业应完善诚信行为信息分类,构建有效的监管队伍,制定施工企业管理评价体系,明确细化工作内容、预期目标和专业。最后,装配式建筑工程公司还应大力宣传,统一施工发展思路,让参加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齐心协力,促进达成项目建设的最终管理,最终有效保障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稳定健康发展。

3.2增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和管理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对于项目的成功执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管理人员在进行项目工作时,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避免装配式建筑项目因设计疏忽而出现突发情况,从而给整个施工带来负面影响。设计管理工作的实施主要围绕以下几项进行:1、装配式建筑工程方案设计;2、装配式建筑工程初步设计;3、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审查;4、装配式建筑工程预算审核;5、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图;6、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审查。管理设计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涵盖:1、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项目审核、评审和概算;2、将设计部门的工程方案、图纸与实际施工现场进行对比。分析是否合理、可行。管理部门在开展项目工作时,需要详细了解项目的方法和内容,有效了解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结构、建筑面积等基本情况。项目初期,管理部门一定要与预制构件部门进行信息交换,确保预制构件的生产符合相关要求,当现场满足开机条件时,预制构件相关制成品将被运输。此外,参加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还一定要与施工企业、设计单位构建团结合作,保持高度沟通,结合实际情况随时改进和审查施工工艺和设计方案。在审核工程概算时,管理者一定要得以准确了解工程预算定额。在施工图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全方位了解各项目的项目内容,并对于该内容进行相关讨论。管理人员在审核施工图时,一定要依据相关规定和建筑行业标准进行全方位审核,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符合相关标准。

3.3增强装配式建筑项目中预制构件的管理

3.3.1做好前置组件选型

管理人员在选择和管理预制构件时,一定要对预制构件进行分类,然后结合施工图纸进行预制构件的堆放,预制构件的堆放要求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管理预定的部件时,应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以避免其他非专业人员因业务不合格而造成损失。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的技术讲解,还要结合预制构件安装的重点、难点,组织好材料和人员的到达时间,切实提升施工作业的协调性,要增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对质量问题和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主要采取使用边站督导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将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反馈给公司,避免因质量问题而返工,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优化管理流程。

3.3.2对预制构件的全面管理应该加强

预制构件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有着重要性作用,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使装配式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管理人员一定要对预制构件进行严格管理,主要涵盖型号、类型的管理,同时还一定要增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避免受到预制构件质量问题的影响,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一定要细心,定期完善管理计划,对预制构件进行妥善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因施工现场管理不当而造成预制构件的损坏。

3.4依靠计算机化建设智慧工地

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我国建筑企业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施工现场,提升项目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一)增强BIM等信息化建设。与一般建筑项目相比,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更多地依赖BIM技术。例如,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预制件质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预测预制件的装配效果,得以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从而提升项目管理的整体质量。(二)增强智能监控、远程管理等相关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借助在施工现场安装智能监控设备、智能传感器等智能设备,能够做到施工现场各种信息的实时采集,并将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这样管理人员就能够借助管理平台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管理。

结语

总之,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专业的工作,建筑企业一定要增强对管理的认识,把握要点,积极主动地做好各个细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一定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达到精准管理、智能化管理的目的,使整体管理效率得到全面提升,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晓燕,刘梦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现代装饰,2023(3):61-63.

[2]张国冬.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2(22):230-231.

[3]田松涛.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电脑采购,2021(16):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