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提升国企基层治理效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党建引领提升国企基层治理效能

石宝庆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党建的强化和完善显得非常迫切。在新时期,精准把控经济发展形势,遵循党对国企的领导,进一步分析国企党建强化、国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问题,对于保障国企改革成果、坚定国企发展方向、促进国企高质高效发展、有效应对新时期发展机遇和挑战、主动解决新问题或新矛盾具有非常关键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国企党建;国企基层;基层治理

引言

党的二十大以来,应用党建引领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项系统性工作,是国家新征程中的艰巨任务,能够加强国企政治保障。国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才能逐步壮大,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1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1.1激发国企内生动力

党建工作能够激发国企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党中央在国企党建会议上指出国企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如下力量,为国企发展提供内生动力:(1)坚持党和国家对国企的领导。(2)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思想方针为基础,将国企发展为国家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3)坚决拥护国家、党的发展思想,成为党和国家落实各项思想方针、政策的执行者。(4)坚持朝着向外部发展的战略部署,接轨国际社会,成长为国家对外发展的促进力量。党建工作是国企获取力量的基础条件,可以为国企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

1.2夯实国企发展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使国企战略计划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基于党的引领,国企体制改革、管理体制、顶层设计都会以国家发展需求为核心,有助于国家发展规划实施,国家政治、经济水平提升后可反哺国企,提升其社会地位,为国企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党建引领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

2.1创新和完善思政工作体系

在意识形态越来越严峻和复杂的挑战下,国企需要根据干部职工思想的动态改变情况建设思政工作体系。应主动创新国企思政工作,凸显思政工作的目的性、创新性、时代性、规律性,提升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广大干部职工有效服务。应注重统一以往的思政工作模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一系列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抖音和大数据资源、网络信息系统等)平台,基于党的思政建设指导国企文化建设,建设思政教育新中心,促进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党建的完善。应主动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摆脱时空的制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对党的理论、政策、方针进行宣传,有效彰显国企思政工作的凝聚和指引功能。应实现干部职工意见或建议反馈方式的畅通化,让职工群众具备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时刻重视职工群众关注的疑点、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党员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推动各层级互动沟通。应对干部职工思想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严把思想关口,杜绝享乐主义、自由主义之风,防范消极思想对干部职工的不利影响。应实现思政工作模式的创新,探究趣味性的思政活动载体,比如党建服务站和党建地图等,确保国企思政活动方式和教育内容的丰富,避免思政工作的娱乐化、形式化、低俗化。

2.2重视国企党员教育管理

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国企需要通过党员教育管理,武装国企生产经营组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建基础,其核心是树牢党员“四个意识”,使其在工作中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1)坚持从严治党,用严格规范管理党员、党建工作。党领导干部需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学习党领导方针。(2)坚持党的政治理念、思想意识为核心,落实党性教育,推进文化建设,带领党员遵守党规党纪,规范履职。(3)坚持围绕社会发展大局、国企高质量发展核心,推进党员教育工作,注重党员教育实效,使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国企生产经营活动中。(4)坚持结合国企发展实际,针对性提供政治指导,发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优势,有效监督、管理党员,让党员政治觉悟、思想意识、行为能力走在企业改革发展的最前面,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对基层职工起到表率、引领作用,使国企高质量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2.3配强基层骨干,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配强骨干力量。切实选优配强党政正职,把政治素质过硬、发展本领过硬、协调能力过硬、服务水平过硬、作风品行过硬的优秀人才选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在基层治理骨干队伍配备方面,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及时优先选拔业绩突出、群众认可、有发展潜力且培养成熟的人员。在基层治理后备人才建设方面,加快培养一批讲政治、懂生产、会经济、善治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

(2)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增强发展动力。把组织配置的“严”和业务要求的“活”有机结合,让优秀人才“出得来”“用得活”“长得快”“留得住”。坚持“用当其时”,以开展难题攻关和成果创新,以及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为平台,分层次、分专业、分批次培养一批工匠人物。让“用才”有效,以提升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构建薪酬、技能与岗位相统一的激励机制,让运行效益和管理效率双效增长,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双赢提升。

(3)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锻造过硬本领。坚持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始终。充分利用油田内外教育培训资源,分级分类开展“精准滴灌”培训。打破人才壁垒,加大从优秀年轻操作技能人员中选拔培养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党建业务人员力度。通过实施“双千工程”计划及专业技术人员“双序列”改革,进一步壮大“最强大脑”队伍的拓展通道。

2.4建构监督合力

国企党组织应担负维护、执行政治规矩和纪律的职责,确保国企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党组织生活方法创新性、党组织生活制度的严格化。民主评议党员应发挥自我批评和批评的优势作用,凸显问题观念,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实现党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应注重监督和制约运行的权力,构建国企防腐机制,健全党建工作关键问题的规避体系,界定权责界限和工作程序,保障国企内部纪检巡视监察可以对所有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覆盖,组织警示、宗旨、党性教育活动,结合抽查、巡视、诫勉、提醒、警示等监督领导干部依规依法行使权力,避免出现决策的一言堂现象。应有效凸显纪委的监督功效,注重监督重要人员和关键工作岗位,注重检查监督党的关键决策部署、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和理论,注重监督资源集中、权力集中的核心部门和主导单位,注重监督关键决策(“三重一大”等)流程,积极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精神,对奢靡风气、享乐主义、官僚之风、形式思想进行坚决反对。同时,应用网络等新媒体监督方式,凸显国企审计、监事、财务、法律、社会等的监督合力,实现意见反馈渠道的畅通化,保障一系列监督的彼此协调,以便形成监督合力,保障国企有序运行、治理稳定,营造气正风清的良好国企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还应从思想观念、战略实践、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强党建引领地位,将党建机制渗透在国企生产经营全过程。对此,国企党组织需要将政治建设作为企业建设的基础,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的建设工作,同时促进党建和国企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为国企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逐步提升国企竞争能力,使其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彭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党史博采(理论版),2021(7):24-25.

[2]宋云涛.党建品牌创建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办公室业务,2023(15):2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