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3

新疆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

古丽丹娜·哈力木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市)7500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事关维护祖国统一大局,它推动着全国各个民族走向交流融合、团结统一、凝聚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前提,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必须具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是当今时代最具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又格局个性的特点的多元统一的复合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历史和现时代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新疆各个高校的大学生是推动祖国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是祖国繁荣昌盛的重要臂膀,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主力军,培育新疆高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新疆地处我国边陲,民族成分复杂,新疆高校大学生不仅有着和普通大学生相同的特点,也具有其特殊性。对于研究新疆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关研究

1.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比较集在内涵研究。如下:

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源起、属性以及要素这三个方面。一、历史渊源。学术界主要围绕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名”与“实”进行分析,学者刘会清、姜桂石说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从斯大林对于民族的概念诠释开始,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推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和内涵是不断丰富的。二、中华民族共同体属性。我国民族政治学的开创者周平先生曾说:“民族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周平先生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具有政治建构属性、历史文化形态属性、社会联结属性、精神命运属性的。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即是文化共同体,又是政治共同体。三、要素。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要素中,有学者认为,各民族不能置身事外与中华民族,各民族的文化也不能自外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不同的各个民族整合的共同体,它内涵着经济、文化、政治、心理、社会等等要素。

2.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与历史意义发展研究

一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两者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小集体和大集体的关系,是国内和世界的关系。赵杰教授从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出发,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核心是让分布不同的民族、族群能够最终走向团结、和平、凝聚。研究新时代新疆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探索,能够增强新时代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大局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二是历史意义发展研究,“大一统”是古代政治治理的一种制度和实践,也是古代社会“家国同构”政治格局中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政治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长久以来发展而出的成果,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发展中孕育而成的,与多民族的中国大一统的历史观紧密相连的。王文光等学者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形成的过程经历了从中国古代文明的多远发展到“华夷一家”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再到 近代面对外来侵略时“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共同思想成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强大精神力量。

3.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具体实践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新疆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进展”,学术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在新疆的具体操作和实践也有深入研究。学者认为应对国内和国外的不同声音和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挑战,需要通过不断开放包容的视野、清晰正确的思路、创新的工作方式培育铸牢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于如何加强当代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当代新疆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当代青年学子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过程中存在着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应当在全社会全面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宣传教育以此来引导、高校要不断的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方式和途径、加强学生铸牢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政治自觉性等措施建议,从而尽快实现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和谐的发展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活动,以及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保障民生,结合新疆具体实际推进“五个认同”教育,让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深深扎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断的成长,凝聚起新疆各族人民去努力实现总目标、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和坚强意志。起联玉从意识形态维护的角度探讨了新疆高校如何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地位。认为国内外极端势力对新疆的各方面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使得新疆高校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全方位多渠道的去搭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平台等途径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被轻易动摇。

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

1.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凝心铸魂

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纲要》的具体内容要求,坚持爱党爱国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践行爱国主义的传承。

第一,要多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形式,在高校各族青年学子中开展生动有趣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各族学生对祖国的深厚热爱。第二,高频率组织各族青年学子开展升国旗、唱国歌等爱国主义常态化活动,培养高校学生对国歌、国旗的自然崇敬感,多组织看红色电影,组织学生去历史博物馆、红色纪念馆参观学习,在校园内悬挂领袖画像、祖国大好河山的疆域图、建造爱国雕像等,以此对高校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引导。再者,大力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阵地化、常态化建设。

2.加强“四史”教育和新疆历史教育

各高校通过全面开展新中国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基因,结合新时代对历史教育赋予新内涵。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强正面宣传力度,着力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加强党史、国史的宣传教育,学习反映了我们党的政治奋斗历程和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抵御外来侵略、反抗压迫、依靠人民获取胜利的光荣历史进程,增强各族青年学子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自觉性和政治坚定性。结合关于中华民族百年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进步的大飞跃,引导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刻铭记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想遵循。

开展中华民族发展史、新疆历史以及《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纪要白皮书的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明确祖国和国家是不可分割的历史传统。新疆的历史就是各民族社会成员以及文化传统的交流史、交融史,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交融的过程中,互相尊重加深了解,不仅实现了民族成员交往的良性互动,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促进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识和认同。根据新疆高校学生的现实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育,例如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敬业好学精神,共产党人领导新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舍己为人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中蕴含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深入的历史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中,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自然亲和力和心里纽带更加牢固不可分割,各民族休戚相关的历史命运和利益相息共同体的特征更加图线,高校学生铸牢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更加强烈。

3.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变化着高校学生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环境,一些新兴的教育载体和传播媒介正在不断涌现。网络载体在现如今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具有及时性和可查阅性的特点,新型传播媒介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媒介,例如微信、微博、抖音、公众号等等新时代传媒媒介,使得教育学习变得更加的方便直接,新型传媒媒介已然成为高校学生获取资源和舆论交锋的前沿阵地。如何在现代化载体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高校做好学生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必须解答的问题。近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论述解答了这一问题。总书记指出当前我们要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一体发展相互补充。发挥传统网络在教育领域承担传统载体的功能,结合新媒体载体传播快、覆盖面广的优势,结合两者的优点实现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的融合发展,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代化传播载体。新疆高校要注重巩固和加强高校宣传思想的主阵地建设,为构建“三全”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传播媒介,不断提升校园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三、新疆高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的成效

1.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普遍提升

中华民族是由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牢靠稳定的共同体,各民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共同缔造了灿烂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铸就了伟大辽阔的祖国疆域。在高校深入全面开展各种爱国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学子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牢固的共同体思想,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对于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具有显著的成果。新疆高校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唯物史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强化各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正确认识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得各民族团结互助、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是因为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脱贫攻坚等政策,使新疆贫困地区逐步摆脱贫困;是因为党和国家的不断扶持和帮助才有了现在新疆的安定团结有序的幸福生活。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

新疆各个高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贯穿于高校培育人才的全过程,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大力加强全校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首先,新疆高校都具备了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建设学科体系,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必修课,不断夯实铸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其次,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部分学校每年开设专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的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储备提供资源。再者,在新疆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体建设方面,各大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老师、辅导员以及学生会组织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引导,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贯彻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结语

精神的培育是潜移默化的,可以穿越地域、时空的限制,深深地铭刻在各民族成员的血脉之中,流淌并成为凝聚全体人民的纽带,与国家利益和个人前途命运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强烈的国家认同是激发高校学生爱国热情,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浓厚的爱国情感、爱疆情感是连接各民族成员的精神纽带。

高校始终是国家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摇篮,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创新的培育载体,在如何更好的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应该做出积极的努力,以上这些方面的建设、培育方式也应当要遵循一定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紧贴高校大学生具体的思想生活实际,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关爱学生;二是坚持和谐统一的原则,即要各项认同教育形式之间要注意协调一致,政府、高校、家庭及学生的合力培育,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深入教育;三是坚持继承创新的原则,既要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做法,又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这重大课题注入新鲜血液,创新形式以适应当代新疆高校学生的民族观、国家观的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要提升新疆高校各民族青年学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高度,规范民族理论领域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坚持多民族国家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中国自信,坚定不移的走正确道路,发挥好制度的功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结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与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内涵,积极铸牢新疆地区高校各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准确把握民族工作的新方向,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重面向并研究如何铸牢它,进而为推进新疆高校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杨文炯.从民族自在到民族自觉——近代至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国家认同的熔铸[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2]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输导读本[ 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4]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0].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5]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室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 M ].北京;民族出版肚,2015:150.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M ]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期刊、学术论文类

[7]郝亚明.“中华民族其同体”:话语转变视角下的理论价值与内涵探析1.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5-11.

[8]杨雪,党的十九大精神涵养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的思路探究[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4月:13-15.

[9]朱碧波.论中华民飲其同体的多维建构.民放问恩研究,2016年第1期:26-32.

[10]冯连军。“多元一依”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年7月108-113

[11]斯琴格日乐.习近平中华民欺共同体思想的逻辑体系与时代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9年第4期:111-117.

[12]王延中,新中国70年民族交融发展的基本经验[ J ],西北民族研究,2019年第3期:6-4.

[13]宫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 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

[14]张会龙冯育林其同体视國下的中华民放意酒分析及其可能限度[J] .思想战线,2017年第3期:6-70.

[15]张淑娟.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其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J] 广西民族研究2018年第6期:1-8.

[16]靳淑梅民族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目标与途径一以延边大学为例[ 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11月:48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