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王芬

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413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中,旨在通过深入剖析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探索出一套既符合中职生实际情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它不再局限于对心理问题的消极应对和修复,而是更加关注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倡导通过培养积极情感、积极认知和积极行为,激发个体的潜能和优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这种积极取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因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能够引导中职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自身具有的优秀品质以及如何培养这些优秀品质等内容,其目的在于提高个人幸福感,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些潜在优势,只要能充分发挥这种潜能就可以获得成功。积极心理学还强调个体主观体验,注重挖掘个体内在潜力,激发个体创造力,让个体更加自信乐观地迎接人生挑战。另外,积极心理学还倡导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尊重每一个生命体,相信所有生命体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都值得被尊重。总之,积极心理学就是通过发掘个体内心世界,使得个体变得更加强大,以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

二、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理解心理健康教育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关注不良情绪的表现,应该将教育重心放在积极情绪方面,帮助学生建设良好心理屏障和心理素质,教师要从大局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心理教育学科的大方向,而不是专攻负面情绪。从情绪分布来看,负面情绪虽然很重要,对人影响很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占比远大于负面情绪,而且健康心理的指标也都是依据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来判定的。国际心理卫生会议也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项标准,强调幸福感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该从积极角度来研究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而不是简单地预防和矫正不良心理行为。

具体来说,心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和优秀品质以及消除不良心理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教学,注重积极方面的引导,以起到好的教育效果。从教育原理和逻辑分析来看,对十五六岁的中职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建设还不健全,积极情绪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其内在激情,使其有效发展综合技能,承担起自身责任,逐渐成为心理健康的青年。教师通过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积极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能让学生产生积极心理,积极心理产生过程中会形成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发展内心潜能,从而有效避免心理问题和困扰。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体系构建

(一)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活动

任何一种负面情绪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中职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压力时,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问题,如果没有积极的心理素质,就会陷入恶性情绪循环,形成心理问题,因此,教师的积极教育非常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形式可以是知识竞赛,也可以是小故事合集或会演,或者开展心理专题讲座和讨论会,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穿插心理教育知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让他们明白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主动参与健康心理建设。

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为例,教师在教室里创设了小型的关于当下心理健康问题的专题讲座,正式开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抖音热门的心理健康问题讨论视频,引出本节课的心理健康主题内容,然后播放关于该心理健康问题的时事新闻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尊重自己,和情绪和解,并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考思维与积极的心态,在遇到突发事件和情绪冲突问题时能运用自己的积极思维处理事情,做情绪的主人。

(二)积极改善师生关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放下心理咨询师和教师的姿态,将学生当做朋友看待,建立一种良好、平等的关系,由此有效改善心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对立关系明显的状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和情绪管理情况,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积极心理学展开教学,运用积极的语言展开积极心理教育内容,可以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幽默性语言和关怀性动作,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教与学的传统关系,有效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放下心理戒备,有助于后期课程的开展。此外,在课程开展中,教师还应该结合生活化元素,将心理学名词进行生活化拓展,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真实感受积极心理素质的表现和优势,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素质。

四、结语

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方向以及内容,并全面分析积极心理学,将其合理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沟通观察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郭萍,喻志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5).

[2]陈红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