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地铁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善

韩琦

天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轨道交通支队   天津市   30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与此同时,人们对出行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地铁作为当前快速发展的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现阶段地铁运输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铁运输能力建设。本文主要分析地铁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地铁;运输能力;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地铁作为人们广泛使用的日常交通工具之一,对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对地铁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需求。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地铁的使用区域和规模逐渐扩大。与此同时,相关管理制度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尽管正在努力改进,但在此期间地铁运营仍然遇到一些挑战。

1.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地铁停站时间

当地铁达到运营高峰时,常常面临长时间停靠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容易造成客流拥堵甚至瘫痪,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高峰时段客流量极大。因此,当客流达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导致部分乘客滞留在站内,无法快速疏散至站台,影响整个车站的正常秩序。此外,部分地铁列车的停靠时间可能不够科学合理,从而导致地铁站台变得拥挤。此外,当部分旅客因其他原因离站时,往往会有大量旅客滞留在站台车厢内,影响其他列车的正常运行。当情况变得非常严重时,地铁的防护门可能无法及时关闭,从而导致地铁列车停站时间更长,进一步增加地铁的运营负担[1]

1.2换乘站点的不合理

在地铁系统的运营中,乘客站点换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乘客只有顺利完成这次转乘,才能顺利到达预定目的地。因此,换乘系统是否合理对于地铁运营至关重要。但从目前地铁设计情况来看,地铁车站布局十分密集,尤其是三条线路的换乘站,导致换乘站乘客积压过多。与此同时,其他车站的乘客数量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乘客分布不均,极大阻碍了地铁的稳定运营。此外,由于客流拥挤、人员密度过大等原因,换乘车站容易出现拥堵,甚至可能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

1.3地铁折返站的折返能力

鉴于地铁具有优异的折返能力,这一特性成为影响地铁轨道交通的核心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地铁返程过程中的承载能力,采取适当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对于我国一些主要城市来说,地铁正处于大规模发展阶段。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城市的土地资源被视为关键的评价因素。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地铁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快捷的出行服务。当城市土地条件受到一定限制时,地铁数量可能会略有不足。因此,有必要增加地铁数量并提高其设备系统的运营能力,以缩短地铁主干线之间的距离。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地铁必须进行改造或者扩建,有效提高地铁速度和运输效率。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建设了地铁系统,但由于地下空间的限制,改变地铁路线极其困难,这些因素最终可能会削弱整个地铁系统的运输效率。

1.4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地铁运营中,高效的信息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地铁车站大多采用人工方式组织疏导客流。由于乘客无法获取地铁车辆的行驶信息和乘客状态,无法合理规划和安排行程,无法避开高峰时段的人流,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他们乘坐地铁的体验。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管理时,必须充分了解地铁车辆的载客情况,能够及时合理地调度和安排列车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铁拥堵。另外,要根据不同时段客流变化调整列车运行计划,提高行车密度,增加运输能力。

2.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改进策略分析

2.1优化轨道线路

为了提高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和质量,合理的线路规划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较为迅速,不少大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地区具体情况,科学制定相应规划。为了保证轨道交通设计的合理性,必须深入了解地铁乘客的真实需求,对市中心与郊区的距离进行详细分析。因此,要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应该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在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换乘条件、换乘地点、客流等诸多方面。进一步优化地铁轨道交通线网的辐射环结构设计,有效保证郊区与郊区、郊区与市中心之间的直接连接,从而方便乘客换乘,有效增加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此外,要根据城市人口分布、交通方式选择、客流变化等情况,科学设置车站选址和站台数量,确保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出行需求。同时,地铁设计者必须密切关注现代技术的应用,利用信号技术对地铁车辆进行精确定位,确保地铁的跟踪时间最小化,同时控制车辆之间的距离,不断提高地铁的行驶速度[2]

2.2优化地铁的上下车机制

在地铁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地铁进站时间的利用,优化地铁的上下车模式,缩短地铁车辆的停车周期,从而有效提高地铁的运输效率。就比如,当人们乘坐地铁出行时,需要提前播报下一站的信息。此外,还可以指派专人负责地铁的出入口管理,特别是早晚通勤期间,确保地铁车辆的停车时间得到合理优化。此外,还应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使所有工作人员都能遵守规章制度,提高全站的工作效率。

2.3优化地铁的折返方式

为了提高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必须注重优化地铁的回程方式,按照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标准规划线路,确保地铁的回程需求得到适当满足。在传统的地铁交通场景中,站后折返能力往往优于站前折返能力。进站后折返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地铁通过时制动引起的压力波动给乘客带来的安全风险,还可以减少站内设备布局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在地铁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利用车站提高地铁的返回策略。就站内外客流情况而言,如果乘客不能安全通过地铁站或列车顺利到达站台,则不适合建立站后周转方案。当站后折返无法实施时,可以考虑将折返站改造成专门为折返设计的交叉线和折返站。这样可以保证地铁顺利完成折返[3]

2.4优化地铁的换乘站点

如今,地铁已成为城市居民常用的交通工具,对提高城市居民出行效率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地铁换乘设计的不合理给乘客带来了一些负面体验。一般来说,乘客乘坐地铁时,通常需要通过车站换乘才能到达预定目的地。如果能够明智地选择地铁换乘站,无疑可以显着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乘坐地铁的整体体验。因此,如何根据不同的客流特点,科学、高效地安排地铁站之间的换乘,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选择地铁换乘车站时,需要对各车站的人流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这些分析合理规划换乘路线。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经历快速成长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许多大中城市已实现地铁全面覆盖,这使得地铁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城市人口密度高、车辆容量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概率大大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许多大城市都开始建设地铁线路。因此,设计团队在制定策略时必须深入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确定以最合适的方法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下人们对城市交通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加强地铁建设过程各个环节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市整体水平。各地地铁轨道交通系统需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提高市民出行效率,真正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确保地铁在整个城市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航.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20):10-12.
[2]周芳汀.基于地铁的城市配送网络选点及路径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21.
[3]谢桂松.关于提高地铁运输效率的几点思考[J].技术与市场,2020,27(01):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