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防治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防治措施分析

苟金龙

身份证号码:65302419880826003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建筑工程建设下结构裂缝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整体质量安全,工程企业要关注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裂缝防治措施。文章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工程结构施工裂缝防治对策。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裂缝;裂缝防治;结构裂缝

引言

混凝土属于基础建材的一种,是影响建筑施工的关键,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应用水平,可有效保证施工质量。混凝土是否存在裂缝问题,是检验其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反映混凝土整体性、紧密性、刚硬性的重要指标。因混凝土施工流程繁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进行有效防治,以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进一步了解发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与材料配比、温度控制、施工工艺、后期养护等有直接关系,需在具体施工中予以关注、控制。

1混凝土裂缝概述

在混凝土里水泥属于凝聚材料,石、砂是集料,在集料、水中按照配比添加用剂,经过充分搅拌混合后就是水泥混凝土,随着水气的挥发硬度增强。当混凝土在搅拌不够充分时,凝固过程中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气孔甚至出现裂缝,裂缝或气孔则会根据外来重力以及不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产生气孔以及裂缝情况以后的修复工作是很难进行的,甚至会造成混凝土发生整块崩塌的情况。混凝土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受到内外因素的作用,产生物理结构的变化,并且裂缝问题的产生直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耐水性,以及防水性能,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同时,混凝土裂缝主要包括:贯穿裂缝、表面裂缝、深层裂缝等方面。其中,贯穿裂缝主要先从表面开始,逐步发展到深层次的裂缝,从而形成贯穿裂缝,并且这种裂缝会切断结构断面,对工程结构的整体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带来安全隐患。表面裂缝尽管是因为温度所造成,但是会影响建筑工程的美观性,危害不是很大;深层裂缝是因为结构断面裂缝切断所造成的,这样严重威胁着建筑工程结构的使用性能。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问题

2.1设计问题

部分开发商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设计房屋时会过度延长房屋长度,导致不能严格依照设计规范要求设计伸缩缝。部分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收缩与温差等特性,只从材料强度出发,导致配筋量的设计不符合混凝土结构性能的要求、预埋管线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上述这些设计问题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2.2原材料质量因素

混凝土的原材料具有多样性,最主要的原材料包括砂、石子、水泥、添加剂等。如果使用的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对于混凝土中的砂石,一旦其含泥量超出标准,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且在混凝土凝结后,将导致网状的裂缝出现;对于骨料,若其泥性硅化物的比重较高,在碱性物质作用下,发生反应就会形成碰撞物质,导致拉应力变大,从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2.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混凝土裂缝中常见的一种裂缝病害,其成因为在施工期间,如果施工环境周围环境的温差相对较差,或者存在季节性的温差变化,就会增加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同时,温度裂缝一般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标准,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水泥水化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高达70℃,这样就会导致温度裂缝问题的产生。另外,由于混凝土的体积相对较大,如果水化热呈现聚集的情况,这样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就不易散发,内部温度就会持续上升,与外界环境温度形成较温差,内部和外部呈热胀冷缩的现象,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的拉应力。如果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后,混凝土表面就呈现裂缝的现象,并且这种裂缝一般发生于建筑工程施工的中后期。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防治措施

3.1加强工程设计管理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高度的逐渐增加,工程设计管理要求逐步提高,为防止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加强工程设计管理是前提条件。一方面,企业需要诚信经营,提高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杜绝违法违规施工或管理行为的出现,尤其是在工程施工前期的设计管理阶段,避免出现以权谋私行为,扰乱建筑工程正常设计与管理秩序。另一方面,重视混凝土结构设计管理,合理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工程设计监督与管理,加强对设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并在建立健全设计管理相关监督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设计管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设计管理的监管水平。与此同时,为保证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设计人员可以使用BIM技术。

3.2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

温度控制是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关键技术。混凝土施工中,应时刻监测混凝土体温度及周围环境温度,并采取温控措施。例如,采用塑料薄膜(厚度控制在0.14mm左右)、毡类覆盖物(层数控制在3层左右)等进行保温、保湿;调整骨料级配、掺加引气剂和增塑剂等方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拌和过程中加水、冷却碎石等方法;外部环境温度高时,可降低厚度、加快散热或者采用埋水管输冷水的方式降低内部温度;砌块表面、薄壁结构等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时,尤其在寒冷季节,需做保温处理。

3.3对现有的裂缝进行修补

第一,熔融充填法。熔融充填法是一种利用熔融金属填充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在裂缝处使用火枪或喷灯进行加热,使其变得容易填充。然后,将熔化的金属填充到裂缝中,等待其冷却凝固后,再进行表面处理和涂层,以使其与周围的混凝土形成一体化。与其他修补方法相比,熔融充填法的优点在于其填充材料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的牢固性和可靠性。第二,聚合物修补剂。无收缩水泥浆修补法是指使用无收缩性能的水泥浆填充混凝土裂缝,待其固化后再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会因水泥固化时的收缩而导致裂缝重新出现,从而保证修补效果的持久性和可靠性。在使用无收缩水泥浆修补法时,需要注意混凝土表面的清洁和预处理,以保证修补材料能够充分填充裂缝并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紧密连接,从而达到良好的修补效果。此外,也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水泥浆流失或渗漏出裂缝,影响修补质量。第三,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修补法。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修补法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修补方法,它通过添加聚丙烯纤维增强剂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有效地修补混凝土裂缝。该方法首先需要在混凝土表面切割V形槽,然后在裂缝处注入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浆料,并等待其凝固后再进行表面处理。聚丙烯纤维增强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张强度和抗裂性能,从而减缓或阻止裂缝的发展和扩展。此外,聚丙烯纤维增强剂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4减少荷载

针对荷载所造成的裂缝问题,施工方必须重视对混凝土荷载的把控。结合相关工程的项目特点,首先应认真完善施工设计,预防施工结构变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工艺标准,进行分层浇筑,并及时进行混凝土振捣工作。在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结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控制及处理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是预防裂缝产生的关键,而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则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手段。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减少荷载不良影响,选择合理的裂缝修补及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栋,朱振华,杨梓楠.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22(11):133-135.

[2]孙志宏.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探究[J].四川水泥,2021(08):214-215.

[3]陈金.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7):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