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建设中的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集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工业厂房建设中的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集成研究

吴端慷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在工业厂房建设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利用、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灵活性与适应性、提升安全性以及实现工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这些优势将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工业厂房建设中的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集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厂房;自动化生产线

1工业厂房建设中的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必要性

1.1提升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集成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流程优化,减少人为干预和操作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自动化生产线能够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1.2优化资源利用

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有助于优化资源利用。通过智能化监控和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精准管理和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实现精密控制和高效生产,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1.3增强灵活性与适应性

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可以增强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和灵活的生产线配置,可以实现快速调整和生产线的重新布局,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集成能够提升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减少人员在危险环境下的操作,降低工作风险,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4实现工业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转型升级。

2工业厂房建设中的智能制造策略

2.1数字化工厂规划

在工厂规划和设计阶段,将数字化技术纳入考量,设计智能化的工厂布局。这包括合理规划生产线、仓储区、物流通道和设备安装位置,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流畅度。

2.2智能设备采购

选择具有智能化功能的设备和机器人,并确保它们具有良好的互联性和可编程性。这些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功能,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2.3数据驱动生产管理

在生产线上安装传感器和设备,用于采集关键指标,如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使用自动化系统来收集数据,减少人工干预,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利用仪表盘和可视化工具展示实时的生产数据,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了解生产状况。设置报警系统,以便在关键指标达到或超过预定阈值时立即通知相关人员,有助于及时采取行动。利用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模式和规律。建立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输入来预测未来的生产趋势,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生产计划。使用实时数据反馈来调整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线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检测生产中的异常情况,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基于实时数据和故障诊断结果,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减少生产线停机时间。

2.4自动化生产线集成

将各类智能设备和机器人集成到生产线中,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减少人为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引入人机协作系统,实现人员与智能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例如,采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工具,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同时减少人为错误和劳动强度。

2.5物联网应用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通过物联网平台,可以实现设备远程监控、远程控制、设备状态实时反馈等功能,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优化和自适应控制。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调节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智能制造是一个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企业应鼓励员工参与智能制造的改进和创新,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工业厂房建设中的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方法

3.1生产线规划与设计

在工厂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合理规划生产线的布局、设备安装位置、物流通道等,以确保生产线的顺畅运行和高效生产。选择具有自动化功能的设备和机器人,并确保它们具有良好的互联性和可编程性。这些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功能,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将各类智能设备和机器人集成到生产线中,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共享,实现生产过程的协同工作和智能调度。

3.2数据驱动生产管理

首先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指标。这可能涉及传感器、监控设备、生产线上的数据采集设备等,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数据采集系统应当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和数据,例如生产速率、设备利用率、产品质量指标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仪表盘、报表、可视化界面等方式进行展示和监控。基于采集到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挖掘,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规律和趋势。通过数据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生产需求、设备故障风险等,为生产计划和调度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数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排程。例如,根据预测的订单量调整生产线的产能安排,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和订单及时交付。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参数。通过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优化物料流程、改进工艺流程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借助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设备状态和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及时识别设备的异常行为和潜在故障,实施预防性维护,避免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保障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数据驱动生产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应不断收集、分析和利用生产数据,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3.3人机协作系统

引入人机协作系统,实现人员与智能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例如,采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工具,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同时减少人为错误和劳动强度。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通过物联网平台,可以实现设备远程监控、远程控制、设备状态实时反馈等功能,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是一个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企业应鼓励员工参与自动化生产线集成的改进和创新,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结束语

在工业厂房建设中,实施智能制造策略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之一。通过智能制造策略的实施,工业厂房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利用、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搭积木”生产汽车 智能制造带来几多惊喜[J]. .汽车零部件,2020(12)

[2] 被工厂定义的世界——读《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J]. 禾刀.企业观察家,2020(10)

[3] 乳制品工业厂房智能照明设计[J]. 孙志鹏;李佳春;程斌;郭进.智能建筑,2020(04)

[4] 智能照明系统在工业厂房中的应用[J]. 马鹏宇;梁海权;林新建.机电工程技术,2020(01)